第十六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七星岩下,南汉桂州管内招讨副使康崇保正看着那些使用短矛的周军在山脚下忙个不停,心中虽然微觉疑惑,却还是尽量忍住了没有大惊小怪地反复询问。(天才只需3秒就能记住)[..]
周军派到桂州城内劝降的使者在潘崇彻嘴硬的时候说了一番大话,表示桂州守军抱以充分信任的漓水和桂州城的城墙全都不足为恃,虽然那种大话让潘崇彻等人感觉难以置信,但是那使者邵崇德言之凿凿,当场放声大笑的时候一点都看不出虚张声势的样子,却难免让他们将信将疑起来。
漓水不足为恃,这一点潘崇彻等人倒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周军的战斗力十分强劲,仅仅千余人就可以依靠一点地势硬抗他率领的上万大军——虽然只出动了三千人,只要他们能够找得够船只,潘崇彻还真是没有办法阻止对方渡过漓水。
毕竟阳朔北郊的那一战打得潘崇彻都胆寒了,他可不想再去试着与周军进行野战了,而要想阻止周军渡过漓水,那就必须出城去,虽然可以阻水而战或者半渡而击,那样终归是野战,潘崇彻如今对本方的野战能力可是半点信心也无。
当然,周军凑够船只还需要一些时间,但是拖延这么一段时间并不足以让潘崇彻敢于放言获胜。伍彦柔的大军都已经覆灭了,率军驻守贺江口的薛崇誉是什么样的“将才”,潘崇彻可是清楚得很,他根本就不指望多拖上十来天就可以等到薛崇誉率军前来救援。
所以潘崇彻夸口周军面对桂州城的长河坚城防线束手无策,主要还是依仗着桂州城繁复的城防——周长三里的子城、周长六里的外城和外城之北周长六七里的夹城互相策应,构成了坚固严密的防线,而这些城墙普遍高达一丈二尺,虽然比不了兴王府和中原的那些重镇,在岭南却也能够算是一方雄城了。
然则那个邵崇德根本就没有把这座雄城看着眼里,他进城的时候可是被引领着好好地感受了一下城防的,结果潘崇彻的这一点苦心完全没有奏效,邵崇德在那一阵朗声大笑中狠狠地鄙视了一番。
在邵崇德的那一番大话当中,一丈二尺高的城墙当然是根本就算不得什么的,虽然比道州的几个县城要壮观得多,但是和郴州、朗州都没得比,更不消说淮南的寿州等真正的雄城了,然而那些雄城都没有能够挡住周军的脚步。(最稳定,,.)
当然,在这些城池当中,朗州是因缘巧合之下被周军偷取了城门,而寿州是在长期围困之后守军投降献城的,这两座城池的失陷并不足以作为警告潘崇彻的好例子。不过邵崇德很轻松的就举出了郴州和楚州两座坚城被周军硬生生地砸开的范例,其中郴州城的城防体系或许没有桂州城这么完备,但是其城墙高近两丈,破城的难度应该不会小于桂州城;而楚州城则无论是城防体系还是单纯的城墙高度都稳稳地压桂州城一头,楚州城的养马墙都有五尺高呢!结果也是被周军轻松破去。
邵崇德在那里说得是言之凿凿的,不过这年头信息的传播相当缓慢局促,潘崇彻算是一个对斥候、探子比较重视的大将了,那对周军的淮南之战也是所知寥寥,就连郴州的陷落都只是隐隐约约地听了一耳朵,却并不了解其中的详情,邵崇德所言是否属实,潘崇彻却是根本无法辨别。
结果邵崇德不光是拿话来吓唬他们,还明确地表示周军将会向他们现场展示自己的破城本领,这就不由得潘崇彻不重视了。
潘崇彻已经看得很明白了,自己麾下其实在从阳朔败退回桂州城之后,就陷入了将无战心兵无斗志的状态,邵崇德作为周军的劝降使者入城只是加剧了这种状况而已。手中只有这么一点人脉和力量,如果桂州城的城防体系再成为不可依赖的,那潘崇彻也就只有投降献城这么一条路可以走了。
所以现场观摩周军的破城方式表演就成为了双方下一步的计划。
邵崇德把事情说得那么肯定,而且还真的邀请潘崇彻派遣使者前去观摩,这事情多半就假不了。其实潘崇彻完全可以不派人去看一眼,而是直接把这事当真来处理,就此宣告向周军投降也是可以的,但是潘崇彻不真正知道周军确实有破城的手段,终究还是不甘心。
于是康崇保就作为桂州守军的代表前往周军的营地考察来了。
把使者确定为康崇保,这一举措充分地说明了潘崇彻等人的诚意。作为南汉桂州刺史的李承珪和作为南汉桂州管内招讨使、西北面招讨使的潘崇彻,这两个人是肯定不能亲自过去的,那么招讨副使康崇保就是可以充当使者的最高人选,让他代表桂州守军前往周军的营地,足见其中的诚意。
对于邵崇德在桂州府衙内的胡吹大气,康崇保是有些不信的,不过当他看到潘崇彻对于此事那么慎重,他突然又开始将信将疑起来。
说不定周军真的有办法迅速破开桂州城的城墙?而且他们居然还敢于将破城的手段展示给守军的代表看?不得不说周军的这些将领信心很足,而且很傲慢。
既然周军都不怕给他们看,他们却又哪里还能拒绝这种好事?三个人在康崇保行前略略一商议,此行的基本精神就定下来了。
说起来很简单,康崇保需要借助此行仔细查探周军的破城方法,如果能够完全搞清楚周军会用什么方法来破城,而且守军还想得到防御的对策,那自然是最好的结果,说不得潘崇彻就不降了;而如果他最后确认对于周军的破城法己方根本就无力抗御,那时候再选择投降献城也就毫无心理负担了。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七星岩下,南汉桂州管内招讨副使康崇保正看着那些使用短矛的周军在山脚下忙个不停,心中虽然微觉疑惑,却还是尽量忍住了没有大惊小怪地反复询问。(天才只需3秒就能记住)[..]
周军派到桂州城内劝降的使者在潘崇彻嘴硬的时候说了一番大话,表示桂州守军抱以充分信任的漓水和桂州城的城墙全都不足为恃,虽然那种大话让潘崇彻等人感觉难以置信,但是那使者邵崇德言之凿凿,当场放声大笑的时候一点都看不出虚张声势的样子,却难免让他们将信将疑起来。
漓水不足为恃,这一点潘崇彻等人倒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周军的战斗力十分强劲,仅仅千余人就可以依靠一点地势硬抗他率领的上万大军——虽然只出动了三千人,只要他们能够找得够船只,潘崇彻还真是没有办法阻止对方渡过漓水。
毕竟阳朔北郊的那一战打得潘崇彻都胆寒了,他可不想再去试着与周军进行野战了,而要想阻止周军渡过漓水,那就必须出城去,虽然可以阻水而战或者半渡而击,那样终归是野战,潘崇彻如今对本方的野战能力可是半点信心也无。
当然,周军凑够船只还需要一些时间,但是拖延这么一段时间并不足以让潘崇彻敢于放言获胜。伍彦柔的大军都已经覆灭了,率军驻守贺江口的薛崇誉是什么样的“将才”,潘崇彻可是清楚得很,他根本就不指望多拖上十来天就可以等到薛崇誉率军前来救援。
所以潘崇彻夸口周军面对桂州城的长河坚城防线束手无策,主要还是依仗着桂州城繁复的城防——周长三里的子城、周长六里的外城和外城之北周长六七里的夹城互相策应,构成了坚固严密的防线,而这些城墙普遍高达一丈二尺,虽然比不了兴王府和中原的那些重镇,在岭南却也能够算是一方雄城了。
然则那个邵崇德根本就没有把这座雄城看着眼里,他进城的时候可是被引领着好好地感受了一下城防的,结果潘崇彻的这一点苦心完全没有奏效,邵崇德在那一阵朗声大笑中狠狠地鄙视了一番。
在邵崇德的那一番大话当中,一丈二尺高的城墙当然是根本就算不得什么的,虽然比道州的几个县城要壮观得多,但是和郴州、朗州都没得比,更不消说淮南的寿州等真正的雄城了,然而那些雄城都没有能够挡住周军的脚步。(最稳定,,.)
当然,在这些城池当中,朗州是因缘巧合之下被周军偷取了城门,而寿州是在长期围困之后守军投降献城的,这两座城池的失陷并不足以作为警告潘崇彻的好例子。不过邵崇德很轻松的就举出了郴州和楚州两座坚城被周军硬生生地砸开的范例,其中郴州城的城防体系或许没有桂州城这么完备,但是其城墙高近两丈,破城的难度应该不会小于桂州城;而楚州城则无论是城防体系还是单纯的城墙高度都稳稳地压桂州城一头,楚州城的养马墙都有五尺高呢!结果也是被周军轻松破去。
邵崇德在那里说得是言之凿凿的,不过这年头信息的传播相当缓慢局促,潘崇彻算是一个对斥候、探子比较重视的大将了,那对周军的淮南之战也是所知寥寥,就连郴州的陷落都只是隐隐约约地听了一耳朵,却并不了解其中的详情,邵崇德所言是否属实,潘崇彻却是根本无法辨别。
结果邵崇德不光是拿话来吓唬他们,还明确地表示周军将会向他们现场展示自己的破城本领,这就不由得潘崇彻不重视了。
潘崇彻已经看得很明白了,自己麾下其实在从阳朔败退回桂州城之后,就陷入了将无战心兵无斗志的状态,邵崇德作为周军的劝降使者入城只是加剧了这种状况而已。手中只有这么一点人脉和力量,如果桂州城的城防体系再成为不可依赖的,那潘崇彻也就只有投降献城这么一条路可以走了。
所以现场观摩周军的破城方式表演就成为了双方下一步的计划。
邵崇德把事情说得那么肯定,而且还真的邀请潘崇彻派遣使者前去观摩,这事情多半就假不了。其实潘崇彻完全可以不派人去看一眼,而是直接把这事当真来处理,就此宣告向周军投降也是可以的,但是潘崇彻不真正知道周军确实有破城的手段,终究还是不甘心。
于是康崇保就作为桂州守军的代表前往周军的营地考察来了。
把使者确定为康崇保,这一举措充分地说明了潘崇彻等人的诚意。作为南汉桂州刺史的李承珪和作为南汉桂州管内招讨使、西北面招讨使的潘崇彻,这两个人是肯定不能亲自过去的,那么招讨副使康崇保就是可以充当使者的最高人选,让他代表桂州守军前往周军的营地,足见其中的诚意。
对于邵崇德在桂州府衙内的胡吹大气,康崇保是有些不信的,不过当他看到潘崇彻对于此事那么慎重,他突然又开始将信将疑起来。
说不定周军真的有办法迅速破开桂州城的城墙?而且他们居然还敢于将破城的手段展示给守军的代表看?不得不说周军的这些将领信心很足,而且很傲慢。
既然周军都不怕给他们看,他们却又哪里还能拒绝这种好事?三个人在康崇保行前略略一商议,此行的基本精神就定下来了。
说起来很简单,康崇保需要借助此行仔细查探周军的破城方法,如果能够完全搞清楚周军会用什么方法来破城,而且守军还想得到防御的对策,那自然是最好的结果,说不得潘崇彻就不降了;而如果他最后确认对于周军的破城法己方根本就无力抗御,那时候再选择投降献城也就毫无心理负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