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年后,埃及人在开罗建立了爱资哈尔大学,这是世界上第二古老的大学,也是最早为学生授予学位的大学。
后来,欧洲人在十字军东征的过程中受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回国后也在教会的影响下创办了他们自己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后世耳熟能详的高等学府相继在11世纪至12世纪建立了起来。
而相比于这些主要教授艺术、神学、法律、医学的一般大学,军事类院校的发展则要晚得多,这主要是欧洲当时的军队组织形式决定的。
公元8世纪,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其最有效的国家暴力机器就是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这些骑兵出色的机动能力让高效远征成为了可能,这帮助查理曼大帝建立了一个面积超过110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
为了笼络这支骑兵部队的人心,查理曼大帝为这些骑兵授予了土地作为其采邑。后来查理曼大帝的孙子秃头查理为了进一步笼络人心,宣布国家为奖励这些骑兵而向其授予的土地是世袭的。
查理曼大帝和秃头查理的这些举措造就了欧洲历史上可能是最着名的一个贵族阶层——骑士阶层。这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骑士在秃头查理统治时期几乎取代了步兵,成为了加洛林帝国最主要的军力来源。
后来,加洛林帝国因其独特的继承法而分崩离析[注:其继承法简单来说就是有点像中国的推恩令]。虽然强大的帝国土崩瓦解了,但这个帝国所缔造的骑士阶层却因其剽悍的战斗力而被查理曼大帝的继承者们发扬光大。
在后来的发展中骑士头衔与采邑开始分离,即采邑可以有条件的继承,而骑士头衔不世袭。因此,骑士的儿子如果想要保持骑士的地位,就必须自己去通过各种各样的历练,在21岁时受封成为骑士。这个过程,需要给其他的骑士当侍从来积累经验,从而获取资格。
在从贵族少年迈向骑士的过程中,这些“未来的骑士”会受到相当严格的训练,获取相当宝贵的技战术培训。这个培训过程基本相当于后来的军校的职能。故而,国家既然不需要在骑士和贵族阶层之外提拔优秀军事人才,自然也不需要有军事院校来培养军事人才。
此时的中国封建时代与之类似,大多军事人才要么出自于军功世家的家族传承,要么直接出自于战争的优胜劣汰——无论是在国家对外战争中立功受赏,还是镇压与反镇压的国内战争遴选。
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大一统的政治环境,哪怕偶有“鼎立”局势,各国的实力也都比较强大,通过不断的战争也能不断涌现军事人才,因此也没有出现军事学院的社会基础。
说回欧洲,骑士时代的军事人才教育模式在中世纪中后期发生了改变。由于军事技术和指挥艺术的的不断发展,乘坐高头大马、身披厚重铠甲的骑士不再是不可战胜的了。
百年战争时期,英格兰长弓兵曾在1346年的克雷西战役和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中两次凭借天时地利战胜法兰西骑士。
1477年的南锡之战中,洛林瑞士联军又以长枪步兵为主力彻底击败了勃艮第骑士军团。以骑士精神着称的勃艮第公爵“大胆的查理”也在这次战斗中被瑞士人的斧枪噼裂了头颅而亡,这直接导致勃艮第公国分崩离析,为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所瓜分。
这些发生在14、15世纪的军事变革昭示了步兵在欧洲文化圈的强势崛起,这促使欧洲各国开始建立以步兵为主体的职业军队。而落没的骑士阶层很快被吸收进了各国的职业军队。
虽然骑士和贵族出身的军人凭借血统优势,往往能在军队中拥有较高的军衔,然而此时骑士和普通士兵之间已不再有不可跨越的身份鸿沟。
甚至由于方阵步兵需要掌握的军事技能远远小于骑士,且即使是农民出身,只要是职业士兵依旧有足够的时间训练军事技能。因此,这一时期的欧洲军队中,骑士与农民兵往往只有血统可以区分。
为了拓展更多的职业方向,法国的一些老骑士开始创办只招收骑士和贵族子弟的骑士学校。很快,这种风潮也席卷了德意志地区。
相比于一般的征召兵,毕业于骑士学校的学生因为在学校中已经提前接触了数学、工学、炮兵学和战术方面的知识,可以相对轻松的胜任军队中的军官职位,这令德意志地区的骑士学校开始向军官学校的方向演变。而这种“服役前教育”的重要性,在后来悄然而至的军事变革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18世纪开始,彻底走出了中世纪阴霾的欧洲国家相继建立了自己的近代化民族国家,英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等欧洲列强至此可以维持比此前规模大得多的常备军——这意味着这些国家需要更大规模的初级军官供应。
此外,炮兵这种极具破坏性的武器开始主宰战争。进攻方开始需要更先进的火炮,防御方也开始需要更坚固的工事。众所周知,近代化的炮兵极度依赖数学和以其为基础的弹道学,野战工事的构筑则需要更高超的工学知识。
这,就是军事学院需要的社会土壤,也即所谓的“需求产生供应”。
后来,欧洲人在十字军东征的过程中受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回国后也在教会的影响下创办了他们自己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后世耳熟能详的高等学府相继在11世纪至12世纪建立了起来。
而相比于这些主要教授艺术、神学、法律、医学的一般大学,军事类院校的发展则要晚得多,这主要是欧洲当时的军队组织形式决定的。
公元8世纪,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其最有效的国家暴力机器就是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这些骑兵出色的机动能力让高效远征成为了可能,这帮助查理曼大帝建立了一个面积超过110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
为了笼络这支骑兵部队的人心,查理曼大帝为这些骑兵授予了土地作为其采邑。后来查理曼大帝的孙子秃头查理为了进一步笼络人心,宣布国家为奖励这些骑兵而向其授予的土地是世袭的。
查理曼大帝和秃头查理的这些举措造就了欧洲历史上可能是最着名的一个贵族阶层——骑士阶层。这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骑士在秃头查理统治时期几乎取代了步兵,成为了加洛林帝国最主要的军力来源。
后来,加洛林帝国因其独特的继承法而分崩离析[注:其继承法简单来说就是有点像中国的推恩令]。虽然强大的帝国土崩瓦解了,但这个帝国所缔造的骑士阶层却因其剽悍的战斗力而被查理曼大帝的继承者们发扬光大。
在后来的发展中骑士头衔与采邑开始分离,即采邑可以有条件的继承,而骑士头衔不世袭。因此,骑士的儿子如果想要保持骑士的地位,就必须自己去通过各种各样的历练,在21岁时受封成为骑士。这个过程,需要给其他的骑士当侍从来积累经验,从而获取资格。
在从贵族少年迈向骑士的过程中,这些“未来的骑士”会受到相当严格的训练,获取相当宝贵的技战术培训。这个培训过程基本相当于后来的军校的职能。故而,国家既然不需要在骑士和贵族阶层之外提拔优秀军事人才,自然也不需要有军事院校来培养军事人才。
此时的中国封建时代与之类似,大多军事人才要么出自于军功世家的家族传承,要么直接出自于战争的优胜劣汰——无论是在国家对外战争中立功受赏,还是镇压与反镇压的国内战争遴选。
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大一统的政治环境,哪怕偶有“鼎立”局势,各国的实力也都比较强大,通过不断的战争也能不断涌现军事人才,因此也没有出现军事学院的社会基础。
说回欧洲,骑士时代的军事人才教育模式在中世纪中后期发生了改变。由于军事技术和指挥艺术的的不断发展,乘坐高头大马、身披厚重铠甲的骑士不再是不可战胜的了。
百年战争时期,英格兰长弓兵曾在1346年的克雷西战役和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中两次凭借天时地利战胜法兰西骑士。
1477年的南锡之战中,洛林瑞士联军又以长枪步兵为主力彻底击败了勃艮第骑士军团。以骑士精神着称的勃艮第公爵“大胆的查理”也在这次战斗中被瑞士人的斧枪噼裂了头颅而亡,这直接导致勃艮第公国分崩离析,为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所瓜分。
这些发生在14、15世纪的军事变革昭示了步兵在欧洲文化圈的强势崛起,这促使欧洲各国开始建立以步兵为主体的职业军队。而落没的骑士阶层很快被吸收进了各国的职业军队。
虽然骑士和贵族出身的军人凭借血统优势,往往能在军队中拥有较高的军衔,然而此时骑士和普通士兵之间已不再有不可跨越的身份鸿沟。
甚至由于方阵步兵需要掌握的军事技能远远小于骑士,且即使是农民出身,只要是职业士兵依旧有足够的时间训练军事技能。因此,这一时期的欧洲军队中,骑士与农民兵往往只有血统可以区分。
为了拓展更多的职业方向,法国的一些老骑士开始创办只招收骑士和贵族子弟的骑士学校。很快,这种风潮也席卷了德意志地区。
相比于一般的征召兵,毕业于骑士学校的学生因为在学校中已经提前接触了数学、工学、炮兵学和战术方面的知识,可以相对轻松的胜任军队中的军官职位,这令德意志地区的骑士学校开始向军官学校的方向演变。而这种“服役前教育”的重要性,在后来悄然而至的军事变革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18世纪开始,彻底走出了中世纪阴霾的欧洲国家相继建立了自己的近代化民族国家,英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等欧洲列强至此可以维持比此前规模大得多的常备军——这意味着这些国家需要更大规模的初级军官供应。
此外,炮兵这种极具破坏性的武器开始主宰战争。进攻方开始需要更先进的火炮,防御方也开始需要更坚固的工事。众所周知,近代化的炮兵极度依赖数学和以其为基础的弹道学,野战工事的构筑则需要更高超的工学知识。
这,就是军事学院需要的社会土壤,也即所谓的“需求产生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