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旗易帜,扶苏这一手倒是不差。眼睁睁看着原先的苏字旗和李字旗都被撤了下去,却换成了眼下另外两面旗,这对众人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

    大军开动,若是到了十万这层次。的确可以用遮天蔽日来形容,雁门郡兵当然没有十万之巨,可三千人下的雁门郡兵旗帜也是不少。原先的旗帜五花八门,看起来也颇为威风。比如,代表整个雁门郡兵的苏字旗。代表扬武曲的李字旗,代表昭武曲的昭字旗。

    这些旗帜代表性极强,比如苏字旗就是前任郡尉苏角的代表。扬武曲的李字旗则是李念的代表。昭武曲则因为军侯长期空缺,又长期处于各个千人主、五百主分裂之中于是弄了昭字气充数。

    扶苏一来,首先将这各自为政的局面打破。

    一杆“大秦”两字的红底黑字大旗下来,那意味显然是不言而喻。众人心中嘀咕着,原先的郡兵多少有些地方性武装力量的意思。眼下这大秦两字竖了起来,那意思就是直辖中央的兵马了。

    而且还有一杆赢字旗,那意思就有趣了。嬴既是大秦国姓,同时又是谐音“赢”的意思。当然,这意思就更加说明这兵马隶属上区别郡兵的浓厚味道了。扶苏这连消带打的手段意思在说明不过,那就是告诉这群大头兵们,你们的好日子到了。郡兵的级别升格了,以后跟着我扶苏干,少不了你们的好处。

    郡兵检校在扶苏改旗易帜以后正是开始。不过,这时候检校却多了一个对象。那就是扶苏的一千亲兵。

    如此,检校的内容和意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就传统的检校而言,一般就是看你兵马调动情况,也就是变阵。主要是阵列的变化到了何种水准,其中闻鼓而进,鸣金而退是最起码的标准。检校检校,自然是检查校对军队训练中发现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日常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作出解决。

    对于苏角时期的郡兵而言,尽管军队实战能力日趋下降。可为了延缓军队战力下降的速度,苏角依旧保持着一定程度的训练。同时郡兵营还承担着民兵预备役训练的任务。

    这个民兵预备役是通俗的说法。在秦朝,每个成年男子都有为国出征的义务。不要以为古代都是募兵制,事实上义务兵才是古代的主流。为了保持军队的战力,每个成年男子都要随时到当地郡署县署报备,进行军事训练。算时间下来,基本都是每年农闲三个月,一共至少一年时间的军事化训练。事实上,这个制度也是扶苏初建讨逆军时能有一定战力的源泉。

    如此,可以说雁门郡郡兵营最拿手的本事就应该是各类训练科目。当然,这是苏角时期的说法。苏角离任以后,军队的情况随着军纪的败坏持续下降。

    好在,这底子还有,一干雁门郡将卒到也不虞出丑太甚。

    不过,当一千亲兵出场的时候就让他们手心捏汗了。他们手中本事还剩下几成那是不言而喻,对上这种咸阳来的精兵强将,心里发慌成啥样更是清楚。

    有些聪明的,就此隐隐猜出了扶苏的意思。说什么检校,这分明就是要折一折雁门郡兵抗拒的底气,折掉那些人心中的傲骨啊!

    话说回秦军的“检校”科目。

    除了军队的阵列演练,还有就是射术、单兵格斗、骑术等科目的演练。甚至为了检验军队的实战水平,先秦时还有实兵演练的历史。不过这样的制度在东汉时为防备军队叛乱而被取消了。

    检校开始。广阔的校场上开始了第一个科目:射击。

    秦朝重弩,同样也重弓。秦弩的彪悍可为是天下闻名,可以说当秦人的万弩齐发绝对是所有敌人都为之战栗的事情。

    而弓呢,弓箭手比弩兵还要受到重视了。弓箭手历来都是军中的高级兵种,其重视程度还要胜过弩兵!

    一百步,以十环标靶竖立。三千定额的两个曲以三百抽一的水平和扶苏亲兵进行对弈。这不是寻常的演练,寻常的话根本不会用这么个选代表的法子来射箭。

    二十个标靶,扶苏亲兵十人,雁门郡兵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