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老二怒道:“这明明是我们家立夏的地里种出来的,什么时候成了你家地里种出来的了”
赵立夏道:“二叔,那棉花是方怡家地里种出来的。”
赵家老二狠狠地瞪着赵立夏,心里恨铁不成钢,这个不争气的怎么就被这么个小妮子给拿捏住了说什么就是什么以后还得了
赵家老二抖着手,半天没想出词儿来,人都说了,那东西是方怡地里种出来的,那还能怎么办他们毕竟是男人,还做不到自家婆娘那样无理取闹,吹胡子瞪眼瞅了半天,还是灰溜溜地回家去了。
虽然人走了,但是大家心里清楚,这事儿,怕是没完。不要棉花,还有其他的呢,芝麻玉米麦子高粱,只要他们想,都会来要的,这可不是个事儿。
柳叔将一切看在眼里,看向赵立夏的目光顿时多了些许关切,有这样一群亲戚在,这孩子还能有一颗赤子之心,当真是不易,而方怡的性子倒是情有可原了。
老赵家的这两人回去之后也只是把赵立夏他们骂了一顿,并没有继续纠缠棉花的事,因为眼下还有更要紧的事儿去办。
村里头卖粮食并不需要家家户户都去人,只需要把装好了的粮食送到里正屋前,轮流出人赶着牛车,同里正一道去城里就成。至于是谁去,大都是自愿的,有些人想要亲眼去看看粮价那就跟着去了,而像赵立夏这样相信里正的,那自然是不愿意浪费这一天的时间往城里跑了。
这天一大早,赵立夏跟王满仓几个人把家里的粮食装了满满一车子,拉到里正屋前,老远就瞧见了老赵家的人,似乎正围着里正说什么,里正皱着眉,脸上的神情不太好看,却还是点点头,应允了他们的要求。赵立夏把粮食交到里正的大儿子手里,趁着老赵家的那些人没瞧见,几个人麻利地溜走了,里正的大儿子摇摇头,心里愈发的觉得这赵家老大一家子可真不像是老赵家的人。
等过了一阵子,风声才渐渐传到了方怡这边,原来那老赵家的人还没死心,趁着里正要去城里卖粮食,软磨硬泡要跟了去,想去私塾里请先生。
方怡忍不住问:“结果呢请到了吗”
杨婶儿啧了一声:“哪是那么好找的也是那私塾的先生性子好,听着他们说完,还问了赵三牛和赵大壮的学问,结果第二天赵家老二把人带过去一看,简直是一问三不知,那先生直接就把他们给赶出去了,当时村里那几个人都在私塾外头等他们,正巧都瞧见了。”
方怡笑着摇头,这老赵家的也真是一群奇葩了,若是那赵三牛赵大壮真是个天才,如此锲而不舍或许还真会出人头地,可惜了啊,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好高骛远是永远都不会有前途的
“哎,就是这样他们还没死心呢”杨婶儿自从那日听了方怡的话之后,又见三妞儿恢复了昔日的开朗,心里的郁结就彻底的打开了,又恢复了人际交往,哪怕是农忙时刻,也没忘记跟人八卦:“要我说啊,里正真是没的说明知道那一家子是个什么样的人,还肯帮他们打听城里头的私塾,一连带着他们去了三家,没一家肯收留那两个,这回,老赵家的该明白自家儿子是个什么货色了吧你不知道,村里头都已经传遍了。”
方怡听得很解气,再一想自家的几个,那可各个儿都是争气的很一对比,这心情就更好了。柳叔一直呆在赵家村儿不肯回去,这会儿也凑着一起听八卦,听得津津有味,哪里还看得出半分读书人的清高气儿
地里的玉米都收上来了,屋外头又堆了满满当当的玉米棒子,之前的高粱和麦子,留下种粮还有自己来年要吃的,其他的交了税收之后,该卖的都已经拖去卖了,大把的银裸子铜板儿数的方怡手都软了,连夜装进箱子里,再埋到酒坛子下面去,就怕一不小心遭了贼,虽说这种可能性也很低,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小心点总是好的
白城山后来又来了两回,把高粱和棉花都拖走了之后,拉着赵立夏仔细交代了一番:“这阵子我要出一趟远门,大概要过两个月才回,若是有什么事儿,只管跟柳叔说,我已经嘱托他代我照顾你们了。”
赵立夏没有多问,只点头叮嘱道:“那叔你路上小心些。”
临走前,白城山陪着柳叔又喝了一顿葡萄酒,次日才离去,柳叔瞧着他那不放心的模样,略一挑眉,横竖这些也都是他的学生不是他看中的人哪里能让别人欺负了去
这些都只是小插曲而已,对这群半大的孩子们来说,主旋律依然是秋收,特别是当有了大量的银子进账以后,所有人的热情又高涨到一个新的高度。等玉米地都收完,王满仓他们又折腾了些种子种下去,那不要命的劲头仿佛这地是他们自家似的,眼看着地里的活儿都要干完了,短工们也都陆续离开了,赵立夏给他们结算了工钱,一人另外送了一斤芝麻,又约好明年再来的话,真真是两大欢喜。
等短工离去的第二天,方怡狠狠地烧了一锅子的肉,给辛苦了许久的大家给实实在在地大补了一顿,特别是王满仓他们三个,晒得跟黑炭似的,整个人都瘦了两圈儿,吃饭的时候,赵立夏一个劲儿地往他们碗里夹肉,让那三人受宠若惊,捧着碗感动得都快要哭出来了。
杨婶儿家的粮食收完之后,他们就开始帮着赵立夏他们忙活,那红薯挖出来之后也是要晾晒的,然后才能放到地窖里去,依着往年,这红薯一般都是全部留着慢慢吃的,但是今年因为种了许多的洋芋,而那洋芋显然又比红薯更讨人欢心,所以大家商量了过后,一致决定把这红薯再卖掉一些,当然,前提是价格要实惠,若是因为卖的人多导致价格下降,那还是留着慢慢吃吧,横竖也不过是多挖一个地窖的事儿,不费功夫。
赵立夏道:“二叔,那棉花是方怡家地里种出来的。”
赵家老二狠狠地瞪着赵立夏,心里恨铁不成钢,这个不争气的怎么就被这么个小妮子给拿捏住了说什么就是什么以后还得了
赵家老二抖着手,半天没想出词儿来,人都说了,那东西是方怡地里种出来的,那还能怎么办他们毕竟是男人,还做不到自家婆娘那样无理取闹,吹胡子瞪眼瞅了半天,还是灰溜溜地回家去了。
虽然人走了,但是大家心里清楚,这事儿,怕是没完。不要棉花,还有其他的呢,芝麻玉米麦子高粱,只要他们想,都会来要的,这可不是个事儿。
柳叔将一切看在眼里,看向赵立夏的目光顿时多了些许关切,有这样一群亲戚在,这孩子还能有一颗赤子之心,当真是不易,而方怡的性子倒是情有可原了。
老赵家的这两人回去之后也只是把赵立夏他们骂了一顿,并没有继续纠缠棉花的事,因为眼下还有更要紧的事儿去办。
村里头卖粮食并不需要家家户户都去人,只需要把装好了的粮食送到里正屋前,轮流出人赶着牛车,同里正一道去城里就成。至于是谁去,大都是自愿的,有些人想要亲眼去看看粮价那就跟着去了,而像赵立夏这样相信里正的,那自然是不愿意浪费这一天的时间往城里跑了。
这天一大早,赵立夏跟王满仓几个人把家里的粮食装了满满一车子,拉到里正屋前,老远就瞧见了老赵家的人,似乎正围着里正说什么,里正皱着眉,脸上的神情不太好看,却还是点点头,应允了他们的要求。赵立夏把粮食交到里正的大儿子手里,趁着老赵家的那些人没瞧见,几个人麻利地溜走了,里正的大儿子摇摇头,心里愈发的觉得这赵家老大一家子可真不像是老赵家的人。
等过了一阵子,风声才渐渐传到了方怡这边,原来那老赵家的人还没死心,趁着里正要去城里卖粮食,软磨硬泡要跟了去,想去私塾里请先生。
方怡忍不住问:“结果呢请到了吗”
杨婶儿啧了一声:“哪是那么好找的也是那私塾的先生性子好,听着他们说完,还问了赵三牛和赵大壮的学问,结果第二天赵家老二把人带过去一看,简直是一问三不知,那先生直接就把他们给赶出去了,当时村里那几个人都在私塾外头等他们,正巧都瞧见了。”
方怡笑着摇头,这老赵家的也真是一群奇葩了,若是那赵三牛赵大壮真是个天才,如此锲而不舍或许还真会出人头地,可惜了啊,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好高骛远是永远都不会有前途的
“哎,就是这样他们还没死心呢”杨婶儿自从那日听了方怡的话之后,又见三妞儿恢复了昔日的开朗,心里的郁结就彻底的打开了,又恢复了人际交往,哪怕是农忙时刻,也没忘记跟人八卦:“要我说啊,里正真是没的说明知道那一家子是个什么样的人,还肯帮他们打听城里头的私塾,一连带着他们去了三家,没一家肯收留那两个,这回,老赵家的该明白自家儿子是个什么货色了吧你不知道,村里头都已经传遍了。”
方怡听得很解气,再一想自家的几个,那可各个儿都是争气的很一对比,这心情就更好了。柳叔一直呆在赵家村儿不肯回去,这会儿也凑着一起听八卦,听得津津有味,哪里还看得出半分读书人的清高气儿
地里的玉米都收上来了,屋外头又堆了满满当当的玉米棒子,之前的高粱和麦子,留下种粮还有自己来年要吃的,其他的交了税收之后,该卖的都已经拖去卖了,大把的银裸子铜板儿数的方怡手都软了,连夜装进箱子里,再埋到酒坛子下面去,就怕一不小心遭了贼,虽说这种可能性也很低,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小心点总是好的
白城山后来又来了两回,把高粱和棉花都拖走了之后,拉着赵立夏仔细交代了一番:“这阵子我要出一趟远门,大概要过两个月才回,若是有什么事儿,只管跟柳叔说,我已经嘱托他代我照顾你们了。”
赵立夏没有多问,只点头叮嘱道:“那叔你路上小心些。”
临走前,白城山陪着柳叔又喝了一顿葡萄酒,次日才离去,柳叔瞧着他那不放心的模样,略一挑眉,横竖这些也都是他的学生不是他看中的人哪里能让别人欺负了去
这些都只是小插曲而已,对这群半大的孩子们来说,主旋律依然是秋收,特别是当有了大量的银子进账以后,所有人的热情又高涨到一个新的高度。等玉米地都收完,王满仓他们又折腾了些种子种下去,那不要命的劲头仿佛这地是他们自家似的,眼看着地里的活儿都要干完了,短工们也都陆续离开了,赵立夏给他们结算了工钱,一人另外送了一斤芝麻,又约好明年再来的话,真真是两大欢喜。
等短工离去的第二天,方怡狠狠地烧了一锅子的肉,给辛苦了许久的大家给实实在在地大补了一顿,特别是王满仓他们三个,晒得跟黑炭似的,整个人都瘦了两圈儿,吃饭的时候,赵立夏一个劲儿地往他们碗里夹肉,让那三人受宠若惊,捧着碗感动得都快要哭出来了。
杨婶儿家的粮食收完之后,他们就开始帮着赵立夏他们忙活,那红薯挖出来之后也是要晾晒的,然后才能放到地窖里去,依着往年,这红薯一般都是全部留着慢慢吃的,但是今年因为种了许多的洋芋,而那洋芋显然又比红薯更讨人欢心,所以大家商量了过后,一致决定把这红薯再卖掉一些,当然,前提是价格要实惠,若是因为卖的人多导致价格下降,那还是留着慢慢吃吧,横竖也不过是多挖一个地窖的事儿,不费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