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字公路,前司空袁逢嫡子,袁绍异母弟。然而与沉稳大气的庶子袁绍不同,身为袁氏嫡子的袁术反倒是喜欢结交游侠和浪荡子。其为人张狂无度,奢淫无比,在担任长水校尉时故意乘坐豪华马车拥堵路面,炫耀权势,百姓讽其为“路中悍鬼袁长水”。
袁氏是一等一的高门大阀,士族之首,其嫡子却是这般模样,也难怪袁隗头疼无比,即便是存在竞争关系的袁绍,对于这个不断损害家族名声的弟弟也是颇为头疼,屡次劝其收敛一二,然而只是让袁术更加厌恶他。
“本初,公路如今在何处?”思及袁术,袁隗有些担心他在如今的局势里添乱,连忙向袁绍询问袁术去向。
“术弟听闻刘备住在曹操府上,用过早膳就往曹孟德府上去了。”想到袁术大呼小叫,拉着狐朋狗友冲往曹操府邸,袁绍不由得一阵幸灾乐祸。
袁隗也只能一阵摇头,在父亲袁逢去世后袁术虽然有所收敛,但还是颇为张狂,身为叔父的袁隗也难以管教。
“且不提他,本初啊,大将军今日与我商讨,有意表你为司隶校尉,你看如何?”袁隗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关乎袁绍前途的问题。
司隶校尉,旧号“卧虎”,是两汉时期的重要官职,负责监察京师及京师周边地区,其位稍低,秩比两千石,还不及郡守和诸侯国相。但权柄甚重,在廷议时甚至位在九卿之前,与尚书令、御史中丞合称“三独坐”,不与其他官员同席。但凡政争,司隶校尉都是必争之职。
因为东汉一朝在政争上大多血腥残酷,以消灭对手**为目标,远不像后世那样“温情脉脉”。
这是由于东汉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政治习惯。统管天下兵马的大将军多由外戚担任。大将军一职不仅掌管天下兵马,且多有插手朝政,从汉和帝时大将军窦宪开始更是位在三公之上。
本来外戚扶保江山说起来也没什么问题,毕竟同姓篡位容易,没关系的又信不过,外戚好歹和皇帝有一层关系。
然而最尴尬的是从汉和帝开始,后续帝王如汉安帝、汉顺帝、汉桓帝,还有刚刚蹬腿的灵帝,他们的母族在即位时都不显赫,大将军并非他们母族之人,甚至安帝、桓帝和灵帝是外藩宗亲,被迎立为帝的。
那手掌重权的大将军自然无法被皇帝所信任。故而每次新帝登基都是一场血雨腥风,而司隶校尉经常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毕竟其手中掌控着一部分京师的兵力,可以完美达成消灭对手的目的。
改变不了你的思想,就消灭你的**,这就是东汉的一大特点。
“大将军这是准备动手了?”袁绍反问道。
“不错,蹇硕毕竟手握京城最大的一支兵力,一旦其撕破脸反扑,后果不堪设想,只能先下手为强了。好在董重已被剪除,太后亦准备今日召见十常侍,许以名爵,蹇硕如今孤立无援了。”袁隗显得有些忧虑,袁家已经站好了队,一旦大将军失败,那便是灭门之祸,“四世三公”也不顶用。
对手是西园八校尉之首,也是西园军的实际掌控者,上军校尉蹇硕。汉灵帝十分忌惮大将军何进的权势,又颇为喜欢次子刘协,因而生出了废嫡立庶的想法,碍于何进的权势和士族的反对而难以成行。
上个月汉灵帝驾崩,何进和一众大臣直接拥立了太子刘辩,甚至深宫中的十常侍也向何氏示好,拥立刘辩。唯有蹇硕,这个汉灵帝后来最宠信的宦官没有背叛灵帝,他甚至计划趁何进进宫吊丧之时诛杀何进,拥立刘协。
然而计划泄露,何进仓皇逃入军营,再不入宫,甚至没有参加灵帝的大祭,并征召天下兵马进驻雒阳左近,从此视蹇硕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董重乃汉灵帝之母董太后之侄,官封骠骑将军。董太后抚养渤海王刘协长大,自是偏向于他,因而与蹇硕暗自合谋,希望废掉天子与何太后,除掉何进。何进却是先下手为强,直接围杀了董重,将董太后囚于深宫。
袁绍抚掌大笑道:“大将军下定决心便好,只待除掉蹇硕,洛阳便可安定下来,我袁氏也可更进一步了。”
“蹇硕可不好对付啊。其人虽为阉竖,然而颇有武略,智计不凡,更兼身姿雄壮,等闲人等难以近身,若没有万全之策,恐反受其害。”袁隗皱紧了眉头,感觉分外棘手。
“叔父过虑了,蹇硕固然不凡,然而大势已去。十常侍、士族、勋臣都视他为敌,他如今不过一匹夫。只要有十余勇士,杀他如宰鸡耳。”袁绍说罢又冷笑道:
袁氏是一等一的高门大阀,士族之首,其嫡子却是这般模样,也难怪袁隗头疼无比,即便是存在竞争关系的袁绍,对于这个不断损害家族名声的弟弟也是颇为头疼,屡次劝其收敛一二,然而只是让袁术更加厌恶他。
“本初,公路如今在何处?”思及袁术,袁隗有些担心他在如今的局势里添乱,连忙向袁绍询问袁术去向。
“术弟听闻刘备住在曹操府上,用过早膳就往曹孟德府上去了。”想到袁术大呼小叫,拉着狐朋狗友冲往曹操府邸,袁绍不由得一阵幸灾乐祸。
袁隗也只能一阵摇头,在父亲袁逢去世后袁术虽然有所收敛,但还是颇为张狂,身为叔父的袁隗也难以管教。
“且不提他,本初啊,大将军今日与我商讨,有意表你为司隶校尉,你看如何?”袁隗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关乎袁绍前途的问题。
司隶校尉,旧号“卧虎”,是两汉时期的重要官职,负责监察京师及京师周边地区,其位稍低,秩比两千石,还不及郡守和诸侯国相。但权柄甚重,在廷议时甚至位在九卿之前,与尚书令、御史中丞合称“三独坐”,不与其他官员同席。但凡政争,司隶校尉都是必争之职。
因为东汉一朝在政争上大多血腥残酷,以消灭对手**为目标,远不像后世那样“温情脉脉”。
这是由于东汉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政治习惯。统管天下兵马的大将军多由外戚担任。大将军一职不仅掌管天下兵马,且多有插手朝政,从汉和帝时大将军窦宪开始更是位在三公之上。
本来外戚扶保江山说起来也没什么问题,毕竟同姓篡位容易,没关系的又信不过,外戚好歹和皇帝有一层关系。
然而最尴尬的是从汉和帝开始,后续帝王如汉安帝、汉顺帝、汉桓帝,还有刚刚蹬腿的灵帝,他们的母族在即位时都不显赫,大将军并非他们母族之人,甚至安帝、桓帝和灵帝是外藩宗亲,被迎立为帝的。
那手掌重权的大将军自然无法被皇帝所信任。故而每次新帝登基都是一场血雨腥风,而司隶校尉经常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毕竟其手中掌控着一部分京师的兵力,可以完美达成消灭对手的目的。
改变不了你的思想,就消灭你的**,这就是东汉的一大特点。
“大将军这是准备动手了?”袁绍反问道。
“不错,蹇硕毕竟手握京城最大的一支兵力,一旦其撕破脸反扑,后果不堪设想,只能先下手为强了。好在董重已被剪除,太后亦准备今日召见十常侍,许以名爵,蹇硕如今孤立无援了。”袁隗显得有些忧虑,袁家已经站好了队,一旦大将军失败,那便是灭门之祸,“四世三公”也不顶用。
对手是西园八校尉之首,也是西园军的实际掌控者,上军校尉蹇硕。汉灵帝十分忌惮大将军何进的权势,又颇为喜欢次子刘协,因而生出了废嫡立庶的想法,碍于何进的权势和士族的反对而难以成行。
上个月汉灵帝驾崩,何进和一众大臣直接拥立了太子刘辩,甚至深宫中的十常侍也向何氏示好,拥立刘辩。唯有蹇硕,这个汉灵帝后来最宠信的宦官没有背叛灵帝,他甚至计划趁何进进宫吊丧之时诛杀何进,拥立刘协。
然而计划泄露,何进仓皇逃入军营,再不入宫,甚至没有参加灵帝的大祭,并征召天下兵马进驻雒阳左近,从此视蹇硕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董重乃汉灵帝之母董太后之侄,官封骠骑将军。董太后抚养渤海王刘协长大,自是偏向于他,因而与蹇硕暗自合谋,希望废掉天子与何太后,除掉何进。何进却是先下手为强,直接围杀了董重,将董太后囚于深宫。
袁绍抚掌大笑道:“大将军下定决心便好,只待除掉蹇硕,洛阳便可安定下来,我袁氏也可更进一步了。”
“蹇硕可不好对付啊。其人虽为阉竖,然而颇有武略,智计不凡,更兼身姿雄壮,等闲人等难以近身,若没有万全之策,恐反受其害。”袁隗皱紧了眉头,感觉分外棘手。
“叔父过虑了,蹇硕固然不凡,然而大势已去。十常侍、士族、勋臣都视他为敌,他如今不过一匹夫。只要有十余勇士,杀他如宰鸡耳。”袁绍说罢又冷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