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出身汝南高门许氏,与那位好品评天下人物的名士许劭是从兄弟关系。只是这兄弟二人不睦至极,许劭为郡吏时曾屡屡打压许靖。

    后来许靖经颍川刘翊举荐为孝廉,一路高升至掌管官员选用的尚书郎,也就是如今尚书台权重位卑,放在后世便相当于六部之首的吏部侍郎。

    袁术篡权后,由于许劭和袁绍关系好,而许靖和许劭关系不好,故而对许靖持拉拢态度,颇为亲信,也给了许靖勾连王允等人给他挖坑的机会。

    袁术后来虽然有所察觉,但由于败亡迅速,许靖、周毖等人还是安然无恙,继续在雒阳做官。南北分立后,许靖本想着南下投奔兄长许旸,然而却接到密信,陈王意欲拥护雒阳天子,故而又做起了陈国在雒阳的暗线,捎带着帮陈王刘宠做事。

    这时候的许靖已经走上了与原历史完全不同的路,原历史线上他资历深,名望高,又出身高门,对于刘备势力来说属于极其渴求的牌坊型人才。

    故而刘备虽然极其不喜此人做派,但在法正的劝说下还是以高位相授,先后拜为太傅、司徒,单论地位乃是群臣之首。

    如今的许靖不过是尚书台一名尚书,刘备却是权势熏天的魏王,他想要求见刘备,还得去拜托司空录尚书事陈纪,以及顶头上司,尚书令荀彧。

    陈许世交,许靖以兄事陈纪,二人关系不浅,恰逢春日赏花,陈纪便邀请了许靖来家中做客,稍稍饮了二两酒,许靖借着酒意问道:“元方兄,听闻魏王有回雒阳之意,不知是如何安排的?”

    陈纪有些微醺,摇头晃脑的拨弄了下身前的筝弦,淡笑道:“文休的消息还是有些滞后啊,明日朝会便要商议此事,基本已经定下了,只是看魏王想隆重,还是简单。”

    “隆重如何?简单又如何?”

    “隆重嘛……天子领百官出郊相迎,祭祀宗庙,告知大汉列祖列宗,辅臣国柱回京了;简单嘛……杨太尉领百官出郊相迎,天子于崇德殿赐宴设酒以待。”

    许靖闻言一呆,长叹道:“就是简单点,对于吾等而言,也是不敢奢想之殊遇啊。”

    陈纪大笑,指着庭院中盛开的百花笑道:“这百花争艳,总有高低,恰如朝堂百官一般,魏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然非我等可比。”

    许靖颔首道:“元方兄此言有理,只是魏王回京后,不知元方兄可否为小弟引荐一番?”

    陈纪微微瞥了一眼许靖,笑道:“自无不可,为兄在魏王面前也有三分薄面。只是不知文休是为己,还是为陈王啊?”

    许靖并不意外,陈纪是雒阳实权派,尤其在刘备代替曹操成为雒阳支柱后,杨彪渐渐神隐,陈纪、荀彧成为雒阳真正的掌权者,自己的所作所为能瞒过这两人才是怪事。

    “自然是二者兼有。魏王如日中天,小弟慕名已久,自然想见上一见。陈王被逆臣攻伐,靖身为朝堂大臣,自然不能坐视,不自量力,愿为陈王说魏王,共抗逆臣。”

    陈纪微微沉默,低头晃了晃酒盅,叹道:“文休,你并不擅长此道,何必掺和太深?魏王麾下人才济济,必然有人已经看到了豫州之事,既然没作出决定,想必也是有所考虑,你又何必去做这出头鸟?”

    许靖脸色一红,低声道:“元方兄此言恕弟不能苟同,许子将不顾天下大乱,独善己身,避祸淮南,靖岂能如他一般?如今天下稍见清明,魏王仁德之主,靖正当尽绵薄之力辅佐,以早安天下,光耀门楣。”

    陈纪有些挠头,这位忘年交什么都好,就是名利心看的太重,又不掂量自己的能力。或许也与许劭早年的打压有关,导致许靖一直渴慕权力,不想再任人鱼肉。

    若是平日里,以他汝南许氏高门的出身,配上不俗的才学,登顶高位也是寻常,但如今这环境,已经不是他们这些名士能够纵横捭阖的时代了。

    不管是刘备还是袁绍,选人都以务实为先,刘备能让山野出身的李澈、逃犯出身的关羽身居高位,袁绍能把“反贼”许攸引为心腹,便足以证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