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车间内金属与金属撞击声此起彼伏,七名资历最老且技术最高的工人自然而然担任手工定装弹基础生产单元的职责,将整条生产线运转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尚未接触过这种人工冲压生产方式,大家难免有些生疏,在庄前鼎悉心教导之下,随着一次次锤打之间掌握技巧与经验,七名工人很快熟悉起来。

    第二枚7.92毫米定装弹耗时八分钟完成制造全过程,第三枚耗时骤降低两分钟时间,与庄前鼎制造的第一枚子弹耗时持平。

    经验和手艺越高,生产速度越快。

    待到了第五枚子弹的时候,七人生产线生产速度已然上升一个台阶,单枚耗时已然缩短到5分30秒。

    第六枚,5分20秒。

    第七枚,5分10秒。

    第八枚,4分55秒。

    伴随着突破五分钟大关,在闷热环节下已然汗流浃背的七名工人,却干的愈发火热,劲头十足,每个人毫无任何懈怠,全都以最高效率运转。

    他们非常明白自己在干什么,这是为部队生产最为珍贵的全新子弹!

    自从长征以来,部队弹药极其紧缺,完全无法供应需求,由于缺乏相关技术,不得已只能采用复装弹方式,如此一来使得原装弹非常珍贵,一般仅供神枪手和老兵使用。

    使用复装子弹的新兵,在战场上经常出现打不准的情况,导致战斗失利。

    不得不说,这是属于兵工人的耻辱。

    现如今,通过这套工具就能实现全新定装弹的生产,这是多么珍贵的机会?

    七人丝毫不敢懈怠。

    林婉伫立于生产线旁边,手握铅笔,不断记录每一枚子弹的生产时间,以及生产过程的技术要领,这些生产数据极其珍贵,可以因此总结归纳出一套适宜手工定装弹的生产标准。

    她清楚记得余华说过的一句话,标准最重要。

    “这种生产线是可以复制的,我建议军工局复装子弹生产线停工,将收集起来的黄铜弹壳全部重熔轧制黄铜板,另外加快靖边铜矿的开采冶炼,铜料供应必须跟上,一吨铜能产1.6吨黄铜,取弹壳、被甲和底火座11克质量计算,约等于14.5万发子弹。”庄前鼎注视着生产线内不断消耗的钢铁和黄铜板,收回目光,将手中经过质检确认合格的五发子弹,交到身边的陈康手中,提醒道。

    手工定装弹生产线算是组建起来了,接下来就是培训人员,制造设备,复制生产线,以人力换产量。

    然而,核心问题绝对不能忽视,那就是原料供应。

    一旦这种手工定装弹生产线铺设展开,形成一定规模,铜的供应必须要保证。

    而且,在已经可以生产定装弹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复装子弹作业毫无意义,与其这样,不如重熔弹壳,轧制黄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