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起来”,赵武大声命令:“孩子们,有人盯着我们的战利品,有人想抢夺我们的胜利果实,那些许诺封给你们的田地,山林、湖泽,有人看上了。我们流血流汗,可不是替别人无私奉献的,我们不是奴隶!
挑选身强力壮者,还能继续战斗的人,拿起你们的武器,跟我一起奔跑,快点,我们要抢在他们前头。”
在赵武的命令下,赵军士兵行动起来,部分体弱者被筛选下来,留守棘蒲营地,并寻求与后方沟通,身强力壮者则重新编组组成突击队,冒雨突击。
正午时分,赵武亲自带领大军走出棘蒲,冒雨前进了二十里。这时,雨丝越来越小,在连续渡过三条小河之后,天空变得晴朗,而树林也开始变得稀疏,前方的道路两边也出现了农田,不过,长期与世隔绝的代人,现在农田里依旧种植者糜、稷、麻、菽,只有少量的麦田。
代国气候稍稍寒冷,赵军从邯郸出发时,晋国已经开始收割,而代国这块地方还没有动镰刀。沿路走来,麦田里偶尔晃动着几个人影,大约是想抢先收割,但看到晋国军队的出现,这些人又慌慌张张的窜入农田中,随即,晋国几名骑兵冲入,开始了追逐。
日落时分,赵武靠河扎营,并将士兵们分散到林间,砍伐小树苗,搭建成简易的营地——此地林木虽然茂密,但几乎没有参天的古木,倒让人觉得奇怪。
虽然如此,但经受过一次烈火考验的赵兵依旧小心谨慎,他们在丛林中开出几条防火带,以防止烈火侵袭,而这项工作让士兵劳累到后半夜,以至于天亮时,士兵依旧酣睡未醒。
第二天中午时分,营帐里炊烟燃起。赵武巡视军营,见到士兵疲惫不堪,倒没有催着士兵起床,他背着手,巡视着繁忙的营寨,悠闲地对齐策说:“过去我曾经一日行军百里,但现在我明白为什么古时行军,一天只走一舍啊(春秋时的三十里,相当于现在十一公里左右)。”
齐策微笑着应和:“在无后勤补给下,军队一天要操心两顿饭,早晨起来砍柴生火,等饭煮好了就接近中午,吃完饭后赶一点路,又要早早扎营。如果工具不称手,修建营寨需花大量时间,等营寨修建好之后,还要搜集柴草重新生火做饭……
这样的话,一天到头,三分之二的时间花在‘拔营、扎营、烧火、做饭’上,可不得一天走一舍嘛?”
此刻,一向以装备精良,养尊处优著称的赵氏士兵,已经完全回到了春秋平均配置水平。他们随身只携带了少量的干粮,除了武器之外,大多数人只背了一张弓弩、一柄铲子,一个睡袋。于是,即使一向追求享受的赵武,昨晚上也是滚在睡袋里,而士兵们则不得不用佩剑砍柴,不得不用稍加削剪的树枝,当作吃饭的筷子。
回归春秋状态的赵氏士兵,虽然还佩戴着铁器时代的武器,但他们的行军速度也不得不回到了春秋状态。正午时分,赵兵饱餐一顿,而后行进了大约两小时光景,便再度扎营——赵武从邯郸城出来的时候,带的卫队人数超过一万,现在随身只有一个整编师,约三千人出头的样子。
这天,赵军扎营的地盘选在一处平原,营寨依旧背靠小河,面前是大片的农田。因为这片农田的存在,宿营的当夜,赵兵不再为火灾而发愁,他们随处砍伐了一些枝条用于生火做饭,然后挖了几道壕沟,将营地环绕起来,等日落时分,一些赵兵便进入农田,割了一些糜子杆,回来铺到身下,草草的入睡了。
当夜,月明星稀。
赵武屡次被寂静的夜空所惊醒,天亮时分,他睡不着了,便推醒了齐策,拉上侯晋巡视营地,边走边担忧的问:“代军的骑兵在哪里?怎么至今没有出现。”
“主上无须过多忧心”,齐策开解:“在我看来,我们只要做出出击的样子,我们只要踏出棘蒲营地,这场战争我们已经胜利了。
我们毕竟是霸主,主上在棘蒲营地坚持不退,给了代人沉重的打击,代人经过那一战,还能剩多少抵抗意志,这很值得怀疑,而我们在大火熄灭后主公追击,就是宣示战场的主动权在我们手里,我们依旧有攻击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失去战场主动权的代人,等于打败了那场棘蒲之战。
没错,我们现在是两眼一抹黑,不了解地理,不了解战况,不了解敌军动态,但我们是霸主,我们的百年威严还在,这百年的积威将是天下诸侯心中最浓重的阴影。没有哪个国君在挑战我们霸权之前,不三思而后行的。
所以,当我们气势汹汹踏出营寨的时候,我猜,无论是燕君还是代君,都已经瑟瑟发抖了。他们现在该考虑的不是继续攻击我们,该考虑讨好我们了。”
“不好吧”,赵武打量着周围:“据说赵获遇袭时,代人的骑兵给了他很大的威胁,使他组织不起抵抗,但直到现在,我们又看到一名代军骑兵。说实话,我是骑兵战术的发起人,我知道骑兵的威力,见不到它们的骑兵,让我心里老是发毛。”
齐策咧嘴:“主,棘蒲位于丛林……早先,我们的骑兵去农田里追逐代国农夫,尚且被农田里的糜杆划伤了马眼,代人的战马远比我们珍贵,他们会把宝贵的骑兵投入森林吗?……哦,一匹马一天吃多少粮草,代人还有多余的粮草喂马吗?”
赵武停下脚步:“策,你这点我很不喜欢:在营地的时候,你竭力夸大代军实力,出了营地,你又竭力贬低他们。我究竟该相信什么时候的你?”
挑选身强力壮者,还能继续战斗的人,拿起你们的武器,跟我一起奔跑,快点,我们要抢在他们前头。”
在赵武的命令下,赵军士兵行动起来,部分体弱者被筛选下来,留守棘蒲营地,并寻求与后方沟通,身强力壮者则重新编组组成突击队,冒雨突击。
正午时分,赵武亲自带领大军走出棘蒲,冒雨前进了二十里。这时,雨丝越来越小,在连续渡过三条小河之后,天空变得晴朗,而树林也开始变得稀疏,前方的道路两边也出现了农田,不过,长期与世隔绝的代人,现在农田里依旧种植者糜、稷、麻、菽,只有少量的麦田。
代国气候稍稍寒冷,赵军从邯郸出发时,晋国已经开始收割,而代国这块地方还没有动镰刀。沿路走来,麦田里偶尔晃动着几个人影,大约是想抢先收割,但看到晋国军队的出现,这些人又慌慌张张的窜入农田中,随即,晋国几名骑兵冲入,开始了追逐。
日落时分,赵武靠河扎营,并将士兵们分散到林间,砍伐小树苗,搭建成简易的营地——此地林木虽然茂密,但几乎没有参天的古木,倒让人觉得奇怪。
虽然如此,但经受过一次烈火考验的赵兵依旧小心谨慎,他们在丛林中开出几条防火带,以防止烈火侵袭,而这项工作让士兵劳累到后半夜,以至于天亮时,士兵依旧酣睡未醒。
第二天中午时分,营帐里炊烟燃起。赵武巡视军营,见到士兵疲惫不堪,倒没有催着士兵起床,他背着手,巡视着繁忙的营寨,悠闲地对齐策说:“过去我曾经一日行军百里,但现在我明白为什么古时行军,一天只走一舍啊(春秋时的三十里,相当于现在十一公里左右)。”
齐策微笑着应和:“在无后勤补给下,军队一天要操心两顿饭,早晨起来砍柴生火,等饭煮好了就接近中午,吃完饭后赶一点路,又要早早扎营。如果工具不称手,修建营寨需花大量时间,等营寨修建好之后,还要搜集柴草重新生火做饭……
这样的话,一天到头,三分之二的时间花在‘拔营、扎营、烧火、做饭’上,可不得一天走一舍嘛?”
此刻,一向以装备精良,养尊处优著称的赵氏士兵,已经完全回到了春秋平均配置水平。他们随身只携带了少量的干粮,除了武器之外,大多数人只背了一张弓弩、一柄铲子,一个睡袋。于是,即使一向追求享受的赵武,昨晚上也是滚在睡袋里,而士兵们则不得不用佩剑砍柴,不得不用稍加削剪的树枝,当作吃饭的筷子。
回归春秋状态的赵氏士兵,虽然还佩戴着铁器时代的武器,但他们的行军速度也不得不回到了春秋状态。正午时分,赵兵饱餐一顿,而后行进了大约两小时光景,便再度扎营——赵武从邯郸城出来的时候,带的卫队人数超过一万,现在随身只有一个整编师,约三千人出头的样子。
这天,赵军扎营的地盘选在一处平原,营寨依旧背靠小河,面前是大片的农田。因为这片农田的存在,宿营的当夜,赵兵不再为火灾而发愁,他们随处砍伐了一些枝条用于生火做饭,然后挖了几道壕沟,将营地环绕起来,等日落时分,一些赵兵便进入农田,割了一些糜子杆,回来铺到身下,草草的入睡了。
当夜,月明星稀。
赵武屡次被寂静的夜空所惊醒,天亮时分,他睡不着了,便推醒了齐策,拉上侯晋巡视营地,边走边担忧的问:“代军的骑兵在哪里?怎么至今没有出现。”
“主上无须过多忧心”,齐策开解:“在我看来,我们只要做出出击的样子,我们只要踏出棘蒲营地,这场战争我们已经胜利了。
我们毕竟是霸主,主上在棘蒲营地坚持不退,给了代人沉重的打击,代人经过那一战,还能剩多少抵抗意志,这很值得怀疑,而我们在大火熄灭后主公追击,就是宣示战场的主动权在我们手里,我们依旧有攻击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失去战场主动权的代人,等于打败了那场棘蒲之战。
没错,我们现在是两眼一抹黑,不了解地理,不了解战况,不了解敌军动态,但我们是霸主,我们的百年威严还在,这百年的积威将是天下诸侯心中最浓重的阴影。没有哪个国君在挑战我们霸权之前,不三思而后行的。
所以,当我们气势汹汹踏出营寨的时候,我猜,无论是燕君还是代君,都已经瑟瑟发抖了。他们现在该考虑的不是继续攻击我们,该考虑讨好我们了。”
“不好吧”,赵武打量着周围:“据说赵获遇袭时,代人的骑兵给了他很大的威胁,使他组织不起抵抗,但直到现在,我们又看到一名代军骑兵。说实话,我是骑兵战术的发起人,我知道骑兵的威力,见不到它们的骑兵,让我心里老是发毛。”
齐策咧嘴:“主,棘蒲位于丛林……早先,我们的骑兵去农田里追逐代国农夫,尚且被农田里的糜杆划伤了马眼,代人的战马远比我们珍贵,他们会把宝贵的骑兵投入森林吗?……哦,一匹马一天吃多少粮草,代人还有多余的粮草喂马吗?”
赵武停下脚步:“策,你这点我很不喜欢:在营地的时候,你竭力夸大代军实力,出了营地,你又竭力贬低他们。我究竟该相信什么时候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