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为何物?
灵为遍布宇宙的细微意识,在虚实有无之间,受三千大道统辖,受创世道祖激发,无垠宇宙之中,无一处、无一物无灵,灵为创世道祖之道韵所在,道果自旧日宇宙成熟脱落,道祖持东华青君剑点破清浊,一剑所过,道韵激扬,由是万物生。
万物仰青君而生,东华青君剑借此契机生出剑灵,剑灵感创世而孕,与本方宇宙一切生机互为感应,青君生而掌道,乃是本方宇宙第一位道祖。
青君之后,先天五太逐一成熟,宇宙诸大天之中,生灵感奋,开辟道途,阴阳五行道祖讲道百万年,留下道统传承,飘然而去。青君亦在青华万物天立下山门,写下《青华超脱录》,以备未来超脱之途。
混沌无历日、洪荒不知年,自五行道祖归隐之后,本方宇宙不知经历多少劫运,有多少道祖合道,多少道祖陨落,宇宙始创,一切变化只在须臾之间,众真谋划大道,个个昂扬向前,更又诸多先天灵宝现世,各领一段风骚。唯青君乃是第一位道祖,地位超然,只在青华万物天讲道说法,推演己身超脱之道。须知,青君乃是本方宇宙第一位道祖,和本方宇宙联系最为紧密,想要超脱,也最为艰难。
然则,道祖无所不能,宇宙之中,无物不及,便是全心推演超脱,宇宙万物,亦是无一能超脱于青君意识之外,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宇宙万物变化,青君了然于心,就仿佛有无数青君,又归于一,宇宙之中无时无刻有物生发,与青君而言,便是无时无刻启眸凝视世间万物,青君即是道,道即是青君,此正为本方宇宙天然道理之一。
对青君而言,自其诞生时起,便已执掌大道,与宇宙融化为一,这对青君来说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对其余生灵,却是极为玄妙异样的感受,然而青君的烦恼,却也是其余生灵所意想不到,其生为大道,高踞所有生灵修行的终点,虽然无处不在,注视着千万大天生灭,却是难以想象宇宙之中,遍如微尘的小小生灵,究竟是什么感觉。
这一日,青华万物天重开道场,遍布无数大天的下宗别院,俱是遣出门下弟子,前来听道,青君自台前化现,甫一落座,便见灵花乱坠,众弟子无不陶陶似醉,此乃道祖灵韵,众弟子修行生之大道,每近青君,如饮佳醪,更是亲近服膺之至,所谓朝闻道,夕死可也。
青君启唇之前,清丽妙目流盼,忽然望向身侧水镜,芙蓉靥面,说道,“咦,又有一个来自未来的小朋友。”
这一眼仿佛看到阮慈心里,又仿佛是那太一君主垂头一瞥,也像是无穷剑光在周天上方所化那枚大星,青君无处不在,所有这些注视,都是她的化身,她透过阮慈,化为阮慈眼中的万物,在这一刻似乎看到了将来,也看到了阮慈发间的东华残剑。
“啊。”
青君带笑而叹,笑声悠远绕耳,“原来是东华故剑风月——”
却原来,软红尘土、瞑烟风紧,乃是东华故路久恋,无数元会之后,犹来相见。
阮慈睁开双眼,只觉心跳如鼓,方才经历一切,犹在眼前,青君身为道祖的感受,依旧极为清楚,却又不像是身入常春风时那般实在长久,尤其是对道的感悟,又是清楚又是虚无,仿佛是介于有无之间,犹如残梦一般,只能说那感受确然有过,留下的痕迹也极清晰,但究竟都梦了什么,也许只能等再回此故梦之中,方能寻见。
她调息良久,方才渐渐气平,从那无以名状的震撼中清醒过来,再来检视自身时,只见丹田上方,一处小小玉池,默催心念,与东华剑一经勾连,便感到精纯灵力丝丝缕缕,逸入经脉之中,被经脉如饥似渴一般吸得干干净净,却是不知不觉间,已开脉辟池,正式步入道途,有了炼气四层的修为。
炼气期修士,若论战力,也就和武林高手相差仿佛,但并不是说二者就无法辨别,便如同阮慈,在得到天命云子之前,虽然身手敏捷,也能做到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但坛城众人都把她当成武林高手而非修士,便是因为她从来没有开脉辟池,灵力入体,照旧溢出,这和真修开脉后的景象是迥然不同的。
真修开脉,有时是个很漫长的过程,就比如阮谦,在宋国那样的断灵之地也能自行开脉,也真可说是一时俊杰了。他这样的开脉,耗时便很长久,因为宋国灵气失衡,对人体其实很是危险,宋人代代服玉食稻,外出持符,这才能在大阵中生活下来,大概也因为如此,七百年来,对灵气天然可以忍耐调理,也更能吸纳灵气,所以阮谦虽然只是持符,但却借由持符中必然的清心静气、感悟自然这一环,感受灵气道韵,纳入己身缓缓滋润经脉,已是打通了经脉中的不少关节,灵气入体之后,不是照旧逸散,而是显著被炼化不少,所以当日柳寄子才说他已经自行开脉,他是金丹修士,宋国又无人修行,在厚土神光之侧,灵气的轻微变化也是瞒不过他的。
这等开脉,多见于凡人偶然遇合仙缘,出自本能吸纳灵力,打通经脉,再铸就内景天地,在炼气阶段,内景天地通常是一泓玉池,法力化为玉液,所以也叫丹田玉池,玉池水满,便可尝试筑基。若是阮谦一生不离宋国,也不修持功法,只靠那本《清静经》,恐怕一辈子都修不满玉池,便是修满了,也是垂垂老矣,错过了修行的最好时光。
如今修真界中更常见的开脉方式,便是由护法出手,备好三样灵物,以灵物为引,导引灵力走过经脉,将经脉中拥堵滞涩之处,一一探明,修士在护法护持之下,开辟玉池,如此玉池初辟而方圆更大,要比原本那般,全凭自身开脉,慢慢拓展玉池,要来得更便给些。是以今日冯执事便有问阮慈是否找好了开脉护法,这护法的功行,对修士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的,不说别的,便说这玉池大小,便多数是要靠护法来为修士参详。
若说筑基期所筑道基,决定了修士将来的限度,那么炼气期这一泓玉池水,便是将来炼就道基时的资粮,修士练就道基要一鼓作气,将玉池水和筑基时要用的三样外药相和,犹如以水和泥,自身神意便是泥瓦匠,将道基一层层垒上,不论是灵力池水、三样外药,又或是自身神意,哪一样先行枯竭,道基便会停留在哪一层。因此这玉池大小,也就决定了将来道基的厚度,道基厚度,又决定了未来所能达到的上限。称量玉池大小,也是炼气期修士中互相比较的一个要点。
虽然玉池阔大,将来资粮就足,但也不是越大越好,毕竟筑基的先决条件乃是玉池水满,对于那等资质不高,灵力炼化不快的修士来说,给他如海玉池,他到死都填不满,这是害了他。而对于那些天赋出众的修士来说,玉池开辟太浅,在炼气期中又要花费大量时间自行拓宽,因此玉池深浅,要量才而定,更要在适当时候引导修士停下脚步,又或是助他一臂之力,虽然是凡人开脉,但也非得是金丹修士,才能胜任不可。
自然,若是能得洞天修士护持开脉,老祖一眼之下,才具皆知,一指而过,当即开脉,那便又是一番体会了。此中讲究之处甚多,因是修道第一步,而且人人皆知,《天舟渡》中对此也多有讲述指点,阮慈在均平府中好奇看过许多,对开脉时会遇到的种种幻觉都记得清楚,没想到轮到自己时,却是一梦之间,悄然成就,丹田上玉池幽深,已经蓄了一泓清水,不但开脉成功,而且实实在在是有了浅浅修为——若按北胡洲散宗的说法,是已经炼气四层。
灵为遍布宇宙的细微意识,在虚实有无之间,受三千大道统辖,受创世道祖激发,无垠宇宙之中,无一处、无一物无灵,灵为创世道祖之道韵所在,道果自旧日宇宙成熟脱落,道祖持东华青君剑点破清浊,一剑所过,道韵激扬,由是万物生。
万物仰青君而生,东华青君剑借此契机生出剑灵,剑灵感创世而孕,与本方宇宙一切生机互为感应,青君生而掌道,乃是本方宇宙第一位道祖。
青君之后,先天五太逐一成熟,宇宙诸大天之中,生灵感奋,开辟道途,阴阳五行道祖讲道百万年,留下道统传承,飘然而去。青君亦在青华万物天立下山门,写下《青华超脱录》,以备未来超脱之途。
混沌无历日、洪荒不知年,自五行道祖归隐之后,本方宇宙不知经历多少劫运,有多少道祖合道,多少道祖陨落,宇宙始创,一切变化只在须臾之间,众真谋划大道,个个昂扬向前,更又诸多先天灵宝现世,各领一段风骚。唯青君乃是第一位道祖,地位超然,只在青华万物天讲道说法,推演己身超脱之道。须知,青君乃是本方宇宙第一位道祖,和本方宇宙联系最为紧密,想要超脱,也最为艰难。
然则,道祖无所不能,宇宙之中,无物不及,便是全心推演超脱,宇宙万物,亦是无一能超脱于青君意识之外,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宇宙万物变化,青君了然于心,就仿佛有无数青君,又归于一,宇宙之中无时无刻有物生发,与青君而言,便是无时无刻启眸凝视世间万物,青君即是道,道即是青君,此正为本方宇宙天然道理之一。
对青君而言,自其诞生时起,便已执掌大道,与宇宙融化为一,这对青君来说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对其余生灵,却是极为玄妙异样的感受,然而青君的烦恼,却也是其余生灵所意想不到,其生为大道,高踞所有生灵修行的终点,虽然无处不在,注视着千万大天生灭,却是难以想象宇宙之中,遍如微尘的小小生灵,究竟是什么感觉。
这一日,青华万物天重开道场,遍布无数大天的下宗别院,俱是遣出门下弟子,前来听道,青君自台前化现,甫一落座,便见灵花乱坠,众弟子无不陶陶似醉,此乃道祖灵韵,众弟子修行生之大道,每近青君,如饮佳醪,更是亲近服膺之至,所谓朝闻道,夕死可也。
青君启唇之前,清丽妙目流盼,忽然望向身侧水镜,芙蓉靥面,说道,“咦,又有一个来自未来的小朋友。”
这一眼仿佛看到阮慈心里,又仿佛是那太一君主垂头一瞥,也像是无穷剑光在周天上方所化那枚大星,青君无处不在,所有这些注视,都是她的化身,她透过阮慈,化为阮慈眼中的万物,在这一刻似乎看到了将来,也看到了阮慈发间的东华残剑。
“啊。”
青君带笑而叹,笑声悠远绕耳,“原来是东华故剑风月——”
却原来,软红尘土、瞑烟风紧,乃是东华故路久恋,无数元会之后,犹来相见。
阮慈睁开双眼,只觉心跳如鼓,方才经历一切,犹在眼前,青君身为道祖的感受,依旧极为清楚,却又不像是身入常春风时那般实在长久,尤其是对道的感悟,又是清楚又是虚无,仿佛是介于有无之间,犹如残梦一般,只能说那感受确然有过,留下的痕迹也极清晰,但究竟都梦了什么,也许只能等再回此故梦之中,方能寻见。
她调息良久,方才渐渐气平,从那无以名状的震撼中清醒过来,再来检视自身时,只见丹田上方,一处小小玉池,默催心念,与东华剑一经勾连,便感到精纯灵力丝丝缕缕,逸入经脉之中,被经脉如饥似渴一般吸得干干净净,却是不知不觉间,已开脉辟池,正式步入道途,有了炼气四层的修为。
炼气期修士,若论战力,也就和武林高手相差仿佛,但并不是说二者就无法辨别,便如同阮慈,在得到天命云子之前,虽然身手敏捷,也能做到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但坛城众人都把她当成武林高手而非修士,便是因为她从来没有开脉辟池,灵力入体,照旧溢出,这和真修开脉后的景象是迥然不同的。
真修开脉,有时是个很漫长的过程,就比如阮谦,在宋国那样的断灵之地也能自行开脉,也真可说是一时俊杰了。他这样的开脉,耗时便很长久,因为宋国灵气失衡,对人体其实很是危险,宋人代代服玉食稻,外出持符,这才能在大阵中生活下来,大概也因为如此,七百年来,对灵气天然可以忍耐调理,也更能吸纳灵气,所以阮谦虽然只是持符,但却借由持符中必然的清心静气、感悟自然这一环,感受灵气道韵,纳入己身缓缓滋润经脉,已是打通了经脉中的不少关节,灵气入体之后,不是照旧逸散,而是显著被炼化不少,所以当日柳寄子才说他已经自行开脉,他是金丹修士,宋国又无人修行,在厚土神光之侧,灵气的轻微变化也是瞒不过他的。
这等开脉,多见于凡人偶然遇合仙缘,出自本能吸纳灵力,打通经脉,再铸就内景天地,在炼气阶段,内景天地通常是一泓玉池,法力化为玉液,所以也叫丹田玉池,玉池水满,便可尝试筑基。若是阮谦一生不离宋国,也不修持功法,只靠那本《清静经》,恐怕一辈子都修不满玉池,便是修满了,也是垂垂老矣,错过了修行的最好时光。
如今修真界中更常见的开脉方式,便是由护法出手,备好三样灵物,以灵物为引,导引灵力走过经脉,将经脉中拥堵滞涩之处,一一探明,修士在护法护持之下,开辟玉池,如此玉池初辟而方圆更大,要比原本那般,全凭自身开脉,慢慢拓展玉池,要来得更便给些。是以今日冯执事便有问阮慈是否找好了开脉护法,这护法的功行,对修士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的,不说别的,便说这玉池大小,便多数是要靠护法来为修士参详。
若说筑基期所筑道基,决定了修士将来的限度,那么炼气期这一泓玉池水,便是将来炼就道基时的资粮,修士练就道基要一鼓作气,将玉池水和筑基时要用的三样外药相和,犹如以水和泥,自身神意便是泥瓦匠,将道基一层层垒上,不论是灵力池水、三样外药,又或是自身神意,哪一样先行枯竭,道基便会停留在哪一层。因此这玉池大小,也就决定了将来道基的厚度,道基厚度,又决定了未来所能达到的上限。称量玉池大小,也是炼气期修士中互相比较的一个要点。
虽然玉池阔大,将来资粮就足,但也不是越大越好,毕竟筑基的先决条件乃是玉池水满,对于那等资质不高,灵力炼化不快的修士来说,给他如海玉池,他到死都填不满,这是害了他。而对于那些天赋出众的修士来说,玉池开辟太浅,在炼气期中又要花费大量时间自行拓宽,因此玉池深浅,要量才而定,更要在适当时候引导修士停下脚步,又或是助他一臂之力,虽然是凡人开脉,但也非得是金丹修士,才能胜任不可。
自然,若是能得洞天修士护持开脉,老祖一眼之下,才具皆知,一指而过,当即开脉,那便又是一番体会了。此中讲究之处甚多,因是修道第一步,而且人人皆知,《天舟渡》中对此也多有讲述指点,阮慈在均平府中好奇看过许多,对开脉时会遇到的种种幻觉都记得清楚,没想到轮到自己时,却是一梦之间,悄然成就,丹田上玉池幽深,已经蓄了一泓清水,不但开脉成功,而且实实在在是有了浅浅修为——若按北胡洲散宗的说法,是已经炼气四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