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非晚每日在屋里喝药将养,通过与丫鬟们旁敲侧击的对话和翻看史书,倒也大致摸清了府上和所处朝代的基本情况,她现在所处的时代并不存在于她所知道的历史上,但宋朝以前的朝代都是存在过的,四书五经和唐诗宋词都流传了下来,关于宋以后的历史书籍上是半点记载也没有。

    大历立国至今已有百余年,经过长达百年的休养生息,如今的北褚国是兵强马壮、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科举制度在大历颇受天家的推崇,寒门学子通过科举入仕的不在少数,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极大发展,民风开放,世家大族的郎君和女郎们时常以诗会友、举办茶会,马球蹴鞠、射覆投壶等活动亦是备受推崇。

    原主余非晚是忠顺侯府的嫡出三姑娘,父亲余建章曾是洛阳众人口中前途无可限量的年轻后生,母亲阮氏则是正五品礼部郎中家的嫡长女。

    阮氏五岁开蒙、七岁便能作诗,琴棋书画皆有所建树,故而豆蔻之年就已名满京都,及笄后更是出落得亭亭玉立。虽然阮氏早有才名在外,但终究门楣低了些,余老夫人因此对阮氏颇为不满,若非当初有明事理的老伯爷压着她支持余建章娶阮氏,一对有情人怕是也不能喜结连理。

    两人成婚后余老夫人就没给过阮氏半分好脸色,再加上三房时不时地在中间和稀泥,余老夫人和余建邺之间的母子关系更是降到了冰点。

    老伯爷与余老夫人共育有四个儿子,大老爷余建邺现任正五品的户部郎中,二老爷余建章突发急症不治身亡,三老爷余建伟三年前高中进士入了翰林院,只消开春通过考核便可入仕;四老爷是余老夫人偏疼的小儿子,偏生又是个不务正业、读不进书的,余老夫人没奈何只能是花两千两银子给他捐了个从六品的光禄寺寺丞。

    如今阖府上下统共有四位爷和五位姑娘,四位爷都在族学中进学,五位姑娘则是在余建邺请来府上的教书先生跟前进学,学习进度与内容也不尽相同。

    比如族学已经授完了四书,府上的先生这边还在不紧不慢地讲着《诗经》。府上的四位爷是五岁开的蒙,五位姑娘则是六岁开的蒙。

    今年初春起余非晚就病了,细细一算竟是有十个月未曾进学;余老夫人又恐余非晚过了病气给其他的哥儿姐儿,便下令无紧要的事不得去见余非晚,故而家中兄弟姊妹已经有些日子没见过她。

    即便余老夫人不下这条命令,这诺大的伯府只怕也不会有几个人愿意过来看她,毕竟她丧父后的第三年就又丧了母,在府上的丫鬟仆妇们看来她就是个没福气的。倒是长兄余右庐和长姐余非琳见她孤苦格外对她亲厚些,可巧他们二人前些日子去外祖家小住昨日才回府。

    十二月中旬,京城里下了一场鹅毛大雪,雪融后又是几日晴朗天气,三日后元日便如期而至,忠顺伯府内是一片喜气,天还未亮小道上便已经是人行如织,丫鬟婆子们忙做一团。

    沈妧渐渐适应了余非晚这个全新的身份,满满的求生欲和不怕苦的喝药劲儿也让她的身子好了大半,原本毫无血气的小脸上亦有了几分血色和生气。

    余老夫人将锦雀叫到身边,仔细盘问锦雀余非晚的身子如何了,昨晚她就打定了主意:晚姐儿若还是那副病怏怏的样子,一起来正堂过年折腾她不说,这样的好日子里大家看了也觉得晦气,何苦来!

    锦雀浅浅一笑,小心翼翼地扶着余老夫人走到外间的炕上坐下,温声回道:“今儿一早我就去三姑娘屋里看了她一遭,晚姐儿面色红润不说,还笑盈盈地自个儿拿着窗纸往窗上贴呢,竟是半点病弱的样子也瞧不出了。”

    “果真?”余老夫人心里存了疑虑,两个月前还有几个婆子说她瞧着是不中用了,怎的这才短短一月,竟好的这般快。

    “亲眼所见,断不敢诓老祖宗。”

    余老夫人闻言思忖了片刻,私心里也想瞧瞧余非晚是否真的已经大好,便舒展眉头缓缓开口说:“既如此,你也叫人去请她一道过去正堂用团圆饭罢。”

    锦雀恭敬道声是,迈着轻步走到隔扇外叫了二等丫鬟秋蝉去锦棠院知会余非晚一声。

    “姑娘,老太太院里的秋蝉过来了。”

    余非晚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侍书正坐在炕凳上教她拿五色丝线打络子。

    “问姑娘的安。”秋蝉来到余非晚跟前施了一礼,“老太太差我过来知会姑娘一声,酉时过去正堂用团圆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