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那边传来消息,围歼鬼子的战斗业已进入尾声,还有残敌一百多人据险而守,地形对敌极为有利,我方炮火对敌威胁不大,天色已晚遂决定退出战斗。

    命令马支队尽快处理好埋藏战利品的工作,寻最短路线退往江边返回s1。

    马迁安拿着一幅粗糙的地图与向导商议了一会,决定直接穿越面前的原始森林,走最短的直线距离。

    向导杨树亭已经指明,按照马迁安所选的方向根本没有路,小路也没有。

    “我问你,这个方向你走过没有?有没有特殊的地貌,比如说什么悬崖峭壁,深沟深涧什么的?”马迁安问了一句。

    杨树亭仔细的想了一下,回道:“那倒没有,这一带山都不高,方向不错的话绕着山脚走肯定也能走到江边,就是树木太茂密耽误时间,有的地方非得人砍开灌木丛才能过。”

    马迁安点点头道:“那就行了,直线距离只有6o里,不高的山就翻过去,高一点的就走山脚绕过去。”

    不走通往乌拉嘎的大路而这样走,目的是为了避开敌人可能的第三波援军,鬼子遇伏的消息迟早会传回他们的老巢。抗联接连两次设伏成功,取得了重大胜利,目的早已达到,现在是回去消化战果的时候了,况马支队弹药消耗很大,不能再支持一次像样的战斗。

    马迁安收回了派出去的两个尖兵小组,指示他们快靠拢,并留下了另一个向导接应赶回来的尖兵。

    队伍开拔。战士们用简易担架抬着重伤员走在队伍中间,支队在来的路上“俘获”的抗联母女夹在卫生员中间,忙前忙后的围绕着重伤员,不时探视着伤员的伤情。

    借助着手电的光亮,马支队以最快的度向江边行进,经历了战火的洗礼,新战士们立刻感觉到自己成熟了不少,原先的老兵则反倒变得“幼稚”,从刚开始的不敢相信这种战果到认为理所当然,兴高采烈起来。

    “嗨?听说没?李参谋给队长汇报时说啥了?”

    “战果呗,说有8oo多鬼子牌儿,俘虏了4个,枪1oo多条。”

    “乖乖!鬼子牌儿不少,枪咋那么少?”

    “你小子啥眼神啊?不都让你们炮兵给炸碎啦?”

    中途休息的时候,主要领导先后来到停放伤员的地方看望。军医赵石检查完一圈回来后对着马迁安叹了一口气。

    马迁安问道:“什么情况?”

    赵石答道:“恐怕有人挺不过这夜,伤的太重,这种大手术只能回去才能做,现在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即使能挺过去,我看也得有几个人得截肢,残废了!”

    赵石是哈巴罗夫斯克医学院四年级的学生,是有苏联国籍的华裔第二代,他的父亲曾是沙俄时代由北洋政府征用派往沙俄的百万后勤劳工之一,那个时间中国政府与沙俄政府俱都参加了一战,是一个战线里的同盟关系,俄军士兵在欧洲与以德国、奥匈帝国为核心的同盟国血战,中国劳工则大量前往俄国承担起后勤生产工作。

    俄国列宁社会主义革命及外国干涉时期,赵石的父亲参加了苏维埃红军,英勇的参加了保卫工人阶级政权的斗争,战后定居苏联远东,将国内的老婆孩子接了过来,生活在一起。

    躺在他们附近的一个伤员听到了赵石的声音,睁开眼睛,用微弱的语气道:“赵军医,我的伤……”

    赵石闻声赶到伤员近前,燃亮手电仔细的观察了一下伤员的伤处,半晌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