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有说有笑地出了门。

    范二奶奶指点着哪里有菜市场,何处有杂货店,要是家里需要干零碎活计的小工往哪里找。

    关氏一一记在心里。

    不过盏茶工夫便到了双碾街,杨妧注意到最头上的衣锦坊不见了,而是换了织锦阁的招牌。

    范二奶奶道:“那家生意当真不错,地角好,店面大。梅掌柜很会来事,头一天开业,整条街每家铺子都送了匹府绸,还请我们当家的吃过两次酒。后来,到我们店里的客人如果想要府绸,我都推荐他们往织锦阁去……唉,和气生财嘛。”

    杨妧道:“你也很能干了,”笑着指给关氏,“娘,门前最热闹的就是二奶奶的铺子,叫真彩阁。”

    只这会儿工夫,已有三四人兴高采烈地出来,个个手里拎着蓝布包裹。

    显然都是买了布匹的。

    而店里人更多,摩肩擦踵的,连平日只管打杂的小芸都在忙着接待客人。

    范二奶奶张罗着要替关氏量衣,杨妧忙拒绝道:“我的手艺不比绣娘差,而且这么好的显摆孝心的机会,可不能凭空没了……不过我得买几匹布,你给我去个零头吧。”

    说着挑了一匹宝蓝色杭绸、一匹松花色杭绸、两匹丁香色棉布和两匹藏蓝色棉布。

    范二奶奶一看就知道她要做什么,低声道:“库里有几匹洇过水的细棉布,稍微脱了颜色,倒真正细软,如果不嫌弃我一并给你送过去,纳鞋底子或者做棉袄里子都能用。”

    杨妧笑道:“好呀,求之不得。”

    范二奶奶低声吩咐了小芸。

    午饭是在东兴楼用的,三人没要雅席,而是在一楼靠窗找了个桌子。

    窗扇半开,阳光直射进来,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杨妧要了有名的炸响铃、烩三丁,再要个八宝豆腐汤和三碗白米饭。

    正等菜时,有人坐到了斜前方的座位,竟然是李宝泉,和一位花信年纪的妇人。

    杨妧过去行礼,李宝泉替她引见身边妇人,“这是拙荆田氏,这是杨姑娘,何公子的义妹。你寻到合适房子不曾?很是惭愧没能帮上忙。”

    杨妧给田氏福了福,答道:“李大人切莫这么说,我已经麻烦您很多了……我前阵子买了宅子,我娘他们也来了。家里都是妇孺不方便请李大人做客,太太几时得闲,还请过来喝杯粗茶,我家就在前面四条胡同最东头那间,非常好认。”

    田氏含笑应了,“改天定然去叨扰。”

    “我定然扫榻相迎,”杨妧笑着点点头,重又回到自己桌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