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氏便问:“那人是谁?”

    杨妧回答:“大理寺左寺正,之前我拜托他帮忙找过房子。”

    范二奶奶着实惊讶了下。

    她还记得,当初她跟杨妧住在同一家客栈,应该是脚前脚后进京的。

    这才半年时间。

    杨妧结交余新梅这样的大家闺秀不奇怪,毕竟是住在国公府,碰面的机会多。

    可她竟然认识八竿子打不着的官员,这就让人刮目相看了。

    范真玉刚到京都那几个月,天天在外面晃,都是捧着猪头找不到庙门,想送银子都送不出去。

    又想起,前两天门口经常出现的高头大马和那些衣着简单却气势不俗的侍卫,范二奶奶默默地抿了抿唇。

    吃过午饭,杨妧哄着杨婵歇了个晌觉,刚睡醒,真彩阁送来布料。

    除去她买的布匹之外,另有四匹细棉布,从边角看确实褪了色,里面却还鲜亮,摸上去非常舒服。

    关氏也道:“好好的布料卖不出去,可惜了的。”

    母女俩把洇过水的部分剪掉,打算洗干净了做袼褙,剩下的洗洗做棉袄里子。

    杨妧将那匹宝蓝色的杭绸单独挑出来,其余的交给忆秋,“这几天你辛苦些,每人做两身衣裳,一身夹袄,一身棉袄,松花色的杭绸做比甲穿。要是忙不过来,让念秋和问秋给你打下手。”

    忆秋应道:“行,刘嫂子也能拿针,把吉庆的交给她来做,自己亲娘做的,更舒服暖和。”

    杨妧着意地看她两眼。

    倒是聪明会来事,既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又讨了刘嫂子的好。

    说不定刘嫂子正想亲手给儿子做,可以多絮棉花。

    杨妧把宝蓝色杭绸给关氏,“我吃不准弟弟的尺寸,娘帮我裁一下,做件夹棉袍子,剩余的布给缪先生和青剑各做件衫子,够用吧?”

    缪先生的束脩是每月一两银子。

    范二奶奶每天供着点心,杨妧就想一年做四身衣裳,也算是弟子给先生的孝敬。

    关氏仔细琢磨会儿,“青剑身量跟你爹差不多,缪先生要瘦小些,应该是足够了……你光给别人忙活,自己要不要添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