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皇嗣(完)(1/5)
阁楼里一时静谧,女帝先是由错愕转为惊诧,进而又由惊诧转为沉思,下意识持起酒杯,却似乎忘了自己还未斟酒,遂只是凤眸虚掩着一直注视着空荡荡的酒杯,俨然是还未从震撼中缓过来,唯只有通过这个动作来稍稍唤醒自己的思绪。
但她除却女帝这个身份外,毕竟还是一个掌握歧国十四年的当代藩王,几乎立刻就开始权衡利弊起来,且在第一时间便想通了这个阳叔子这一行为的目的。
很显然,这阳叔子在行‘逼宫’一事。且这逼宫的对象,是有两個。
对象其一,当然就是她这个‘岐王’,对象其二,便就是萧砚这个‘前太子’……
且不止于此,若按夸张来说,这阁楼内的所有人,都是被逼宫的对象。
这个看起来名不见经传的中年男子居然就如此堂而皇之的行了一个阳谋,偏偏她们完全无法。
阳叔子的逼宫,是逼她这个岐王不得不当场效忠大唐太子,是逼萧砚不得不承下这个是非曲直未有所定的‘正身’之言,是逼萧砚不得不应下这个‘太子’之名,是逼萧砚不得不接受他‘李祚’的天子大名!
于大唐而言,天子之名止于昭宗,而后实亡。然对天下百姓之言,大唐的最后一位天子,却实实在在的是初名李祚,后经朱温擅改的末帝李柷!
于当下而言,于女帝而言,于她这个岐王而言。
如果萧砚太子之身是真,那一托孤之言非假,那她这个李唐的藩王,便天然性的需要尊崇这位先帝亲选的皇储、且有复兴大唐之志的正统皇太子!
甚至于数十年一直奉大唐为正朔的歧国而言,这块陇右之地,便天然性的是这位皇太子的复唐根基所在!
反之,于萧砚而言——
他认不认甚至不重要,阳叔子只需要让女帝见证此幕,他只需要让女帝、让歧国、让在场诸人、让天下藩镇知道——
大唐正统,在萧砚,、在李祚、在皇太子!
这不是萧砚认不认的问题,甚至这不是女帝认不认的问题。
这是一个讯号,一个就算天下所有人都不想理会,但仍然需要他们捏着鼻子都不得不承认的讯号。
大唐虽殁、皇室虽终、社稷虽颓、大厦虽不保……
但大唐名义上的旗杆仍在!大唐最纯正的继承人仍在!先帝不惜以庶民换太子都要保下的李氏正统——仍在!
而代表这些事实的证据,便就是那一方左春坊印玺,那一块书有太子姓名、刻有龙纹的太子玉契,那一面以朱砂为墨、以‘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为印的先帝御笔。
虽说皇太子继承法并不适用于大唐,但岂不闻‘挟天子以令诸侯,握敕令以制四方?’
这一正统的名号,在这个天下纷乱的世道,却正是所有尊奉李唐的诸侯最眼热的东西,不然朱温不会想法设法的尽诛唐室,更不会在‘李柷’禅让皇位后,仍然请术士卜卦查看天命在不在唐、需不需要对这最后一支残脉赶尽杀绝。
‘前朝遗孤’这四个字,本就自带一份传说式的色彩,若是再加上‘托孤’、‘庶民换太子’这七个字,故事性便何其广也?天下悠悠众口,岂是人力可阻?岂是朱温可阻?岂是私心可阻焉?
但她除却女帝这个身份外,毕竟还是一个掌握歧国十四年的当代藩王,几乎立刻就开始权衡利弊起来,且在第一时间便想通了这个阳叔子这一行为的目的。
很显然,这阳叔子在行‘逼宫’一事。且这逼宫的对象,是有两個。
对象其一,当然就是她这个‘岐王’,对象其二,便就是萧砚这个‘前太子’……
且不止于此,若按夸张来说,这阁楼内的所有人,都是被逼宫的对象。
这个看起来名不见经传的中年男子居然就如此堂而皇之的行了一个阳谋,偏偏她们完全无法。
阳叔子的逼宫,是逼她这个岐王不得不当场效忠大唐太子,是逼萧砚不得不承下这个是非曲直未有所定的‘正身’之言,是逼萧砚不得不应下这个‘太子’之名,是逼萧砚不得不接受他‘李祚’的天子大名!
于大唐而言,天子之名止于昭宗,而后实亡。然对天下百姓之言,大唐的最后一位天子,却实实在在的是初名李祚,后经朱温擅改的末帝李柷!
于当下而言,于女帝而言,于她这个岐王而言。
如果萧砚太子之身是真,那一托孤之言非假,那她这个李唐的藩王,便天然性的需要尊崇这位先帝亲选的皇储、且有复兴大唐之志的正统皇太子!
甚至于数十年一直奉大唐为正朔的歧国而言,这块陇右之地,便天然性的是这位皇太子的复唐根基所在!
反之,于萧砚而言——
他认不认甚至不重要,阳叔子只需要让女帝见证此幕,他只需要让女帝、让歧国、让在场诸人、让天下藩镇知道——
大唐正统,在萧砚,、在李祚、在皇太子!
这不是萧砚认不认的问题,甚至这不是女帝认不认的问题。
这是一个讯号,一个就算天下所有人都不想理会,但仍然需要他们捏着鼻子都不得不承认的讯号。
大唐虽殁、皇室虽终、社稷虽颓、大厦虽不保……
但大唐名义上的旗杆仍在!大唐最纯正的继承人仍在!先帝不惜以庶民换太子都要保下的李氏正统——仍在!
而代表这些事实的证据,便就是那一方左春坊印玺,那一块书有太子姓名、刻有龙纹的太子玉契,那一面以朱砂为墨、以‘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为印的先帝御笔。
虽说皇太子继承法并不适用于大唐,但岂不闻‘挟天子以令诸侯,握敕令以制四方?’
这一正统的名号,在这个天下纷乱的世道,却正是所有尊奉李唐的诸侯最眼热的东西,不然朱温不会想法设法的尽诛唐室,更不会在‘李柷’禅让皇位后,仍然请术士卜卦查看天命在不在唐、需不需要对这最后一支残脉赶尽杀绝。
‘前朝遗孤’这四个字,本就自带一份传说式的色彩,若是再加上‘托孤’、‘庶民换太子’这七个字,故事性便何其广也?天下悠悠众口,岂是人力可阻?岂是朱温可阻?岂是私心可阻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