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点半左右,日军机群逼近了西太平洋舰队。

    可惜的是,日军飞行员还没有看到中国战舰,就遭遇了二十多架防空战斗机,护航战斗机立即被打散,飞在前面的俯冲轰炸机也遭到攻击。紧接着,第二批防空战斗机到达,开始攻击鱼雷机群。

    防空战斗机能够及时到达,与中国海军的一件秘密武器有关。

    这就是防空雷达。

    大战爆发前,中国就研制出了雷达,并且首先装备海军。当时,中国海军中,包括航母与防空巡洋舰在内的所有大型战舰都配备了雷达。更重要的是,雷达已经在中国海军中服役了将近一年,可靠性已经得到了验证。

    雷达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

    此外,日军没有雷达,也就不了解雷达的性能。自然不知道在有雷达的防空作战中该怎么打。

    结果就是,日军机群依然从高空进入。

    离西太平洋舰队还有一百多公里,日军机群就被雷达探测到了。正是如此,防空战斗机才有足够的时间,从容面对来袭敌机。

    虽然在护航战斗机的拼死掩护下,有十多架日机突破了防空战斗机的拦截,但是这些日机还要面对凶猛的防空炮火。

    最终,没有一架日机成功突破,也没有一架日机对中国战舰构成威胁。

    “飞龙”号的反击落空,轮到西太平洋舰队出手了。

    三点不到,在应付了日军的反击之后,李向龙下达了攻击命令。首先出动的不是攻击机群,而是侦察机。

    原因很简单,李向龙也不知道“飞龙”号在哪。

    更重要的是,战斗已经打了几个小时,如果“飞龙”号全速规避,此时已经在一百多海里之外了。

    当时,李向龙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即让紧急出动的侦察机盯住返航的日机。

    虽然李向龙不清楚“飞龙”号的在哪,但是他有一种预感,即“飞龙”号离西太平洋舰队不会太近。

    问题是,日机没有返航。

    这下,问题来了,侦察机没有办法跟着日机找到“飞龙”号。

    所幸的是,李向龙早就有所准备,派出了足够多的侦察机,而且把侦察半径定为侦察机所能达到的六百公里。

    更重要的是,侦察机将重点在“苍龙”号北面搜索。

    可以说,这个部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