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这个时候,换另外任何一个人来指挥特混舰队,也不会首先攻击“凤翔”号航母。只有冯承乾会在知道联合舰队大体方位的情况下,放过十艘主力舰,去攻击一艘排水量只有一万吨出头的航母。

    不管怎么说“凤翔”号错过了自救的最后机会。

    李向龙驾驶的“海鸥”逼近“凤翔”号的时候“凤翔”号上空没有一架日机,甚至没有日机紧急升空。

    当时“凤翔”号的了望员甚至没有看出逼近的是挂着炸弹的攻击机!

    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分成八个小队的十六架“海鸥”全部帖着海面飞行,因此日本战舰上的了望员很难看到挂在飞机肚皮下的炸弹。

    此外,从正面看“海鸥”与“福克”非常相似。

    只是,日舰没有忘记使用高射炮。

    在判明逼近的是中国战斗机之后,四艘日舰上的高时炮立即开火。

    可惜的是,这四艘日舰上根本就没有多少高射炮。“凤翔”号上只有八门高射炮,而且都是小口径高射炮,射速也不够快。至于三艘轻巡洋舰,也只有几门高射炮,而且都不是速射炮。

    面对低空性能极为出色的“海鸥”那些只达到一战标准的高射炮根本无济于事。

    九点过七分,李向龙驾驶着“海鸥”进入了投弹前的跃升阶段。

    “跃升投弹”正是李向龙本人总结出来的轰炸战术,而且也是由他传授给中国海军的其他飞行员。

    短短几十秒后,李向龙驾驶的“海鸥”抛出了挂在机腹上的炸弹。

    虽然日本海军航空兵也总结了一些投弹战术,但是主要是俯冲与水平投弹,也就不大清楚跃升投弹的情况。结果就是,直到“凤翔”号舰桥内的航海长看到了从“海鸥”肚皮下面脱离出来的炸弹“凤翔”号才开始转向规避。

    显然,已经来不及了。

    李向龙投弹的时候,离“凤翔”号只有几百米,炸弹只需要几秒钟就能飞完这段距离。

    九点过八分,李向龙投下的炸弹击中了“凤翔”号的飞行甲板,命中点就在舰桥左侧大约十米处。因为是一枚安装了时间延迟引信的穿甲弹,而且“凤翔”号采用的是木制飞行甲板,所以炸弹非常轻松的砸穿了飞行甲板,紧接着又击穿了机库甲板,最终在机库下方的三号甲板上爆炸。

    仅仅这一枚炸弹,就足够让“凤翔,…号完蛋了。

    要知道,炸弹不是炮弹。虽然二百五十公斤级炸弹比任何一种大口径炮弹都要轻,但是装填了更多的**。

    更要命的是“凤翔”号为了减轻水线以上结构重量,大量采用了木制部件。

    炸弹爆炸之后,除了在“凤翔”号的舰体中部留下了一个直径近十米的大洞,还引发了大火。

    当然,这绝不是“凤翔”号遭受的唯一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