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国强民不富
扫视了一遍屋中表情各异的卿大夫们,赵武继续说:“秦后子刚才说过,秦国有了大丰收,而且预期五年之内,秦国也将持续丰收的景况。秦后子是什么人,这个人贪财是不假,但他的眼光确实犀利,智商确实不错,一位能够设计出蒲津黄河大桥的人,诸位可以想象一下他的智慧程度。他既然看出了秦国的农业状况,想必他的预测绝不会失误。
我们晋国现在不缺粮,我们不缺武器与武器。武士是什么——止(趾)戈为武,国家的基础建立在武力之上。没有粮,没有钱,没有物资,没有地盘,那么好吧,挥舞武士的武器,让我们向西掠夺吧,这个时候,我们唯一做的就是发动对外战争。”
赵武说完,不容别人辩解,起身退入后堂。他走之后,叔向哀叹:“国中贵人与武士从战争中获益无穷,庶民已经不堪忍受了,怎么还要战?”
退回后堂内的赵武低声喃喃:“原谅我吧——战争,也是一种国家社交手段,我与楚国签约,不是为了消除战争。身为执政,不断为国家寻找敌人,是我的责任。我必须不断寻找战争目标。”
仿佛是为叔向的话做注解,数日后,赵武返回新田城的途中,遇到了一队“军赋(为履行纳赋义务,而承担兵役的辅助兵)”。这队“赋”人情绪满高,他们一路走一路唱着歌,唱的正是那首《出车》。那些擦肩而过的、出战两年才回到家乡的晋国武士,听到家乡的歌声感同身受,他们立刻用歌声应答,附和着这群辅助兵们一起歌唱。
服役的人群中,有年轻的童子,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此时,春耕刚刚结束,田野中散发着麦苗的芬芳。赵武的车队已经接近了南城,而南城最著名的就是赵武的府邸,他的府邸是一座植物园,赵武南征北战多少年,四处搜集的花木栽遍了植物园的各个角落,以至于整个晋国的南郊,在春风的吹拂下,宫推广高等教育,不是白费的,不一会儿,官员们计算出老者的年龄,答案立刻揭晓。贤人(智者)梁丙掰着指头计算一番后,说:“老者生年,就是鲁国的叔仲惠伯与郤成子(郤克)在承匡会见的那年(前616年)。那一年,鲁国的叔孙庄叔在(咸)战胜狄人,俘虏了三个狄人头目:侨如、及虺和豹,后来就给他的三个儿子起了这三样的名字……如果老者的记忆没有错的话,那么他从出生到现在,已经有七十三年了。”
获得消息的齐国太史令籍赵和大法官士瑕(士文伯)闻讯也赶到了执政府,他们神情严肃。
计算起来,老人已经活了26660天。
赵武悚然而惊:“是我不好,在大旱之年,我发动对外战争,光顾着对外掠夺,却不知道国中百姓已经困窘的到了这种程度,这是我的过错啊。”
在晋国发动南征的同时,替国君修建庞大宫殿的宫城并没有停止。而这群老弱不是南下作战的,因为他们已经超出了辅助兵的极限,所以大司马府魏舒没有同意派这群人上战场——他们是替国君修建宫殿的。
此刻,赵武心中充满了深深的自责。
没错,赵武说的完全正确,当国内矛盾激化,财源枯竭、粮食不足、劳力不足的时候,对外发动战争,进行掠夺,确实是转移国内矛盾,壮大自己的最佳途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点。
方法正确,但不一定结果正确。
赵武采用了正确的方法应对国内困难,虽然从表面上看来,他采用的赤字经济,以及不断发动的对外战争,确实让国库充足了,让百姓获得意料之外的收入,以及源源不断的货币量,并使得百姓暂时不为生存而发愁,然而,在为生存而挣扎的过程中,每一个百姓肩上的负担都沉重的难以想象。
这或许就是真实的历史上,赵武最终同意与楚国举行第二次弭兵大会,不得不休战的原因。
连年的战争,虽然使晋国在千年大旱中咬牙挺了过来,但晋国的国力已经榨干了,连老人和孩子都已经动员起来,虽然晋国这个军国主义国家,老人与孩子参加动员,并不觉得是一种苦难,但身为执政,连老人与孩子的力量都要动员起来,这样的政绩,怎敢用来夸耀?
赵武起身,严厉的问:“绛城城守是何人?”
那位老人来自绛城,绛城城守竟然允许,或者是强迫这样的老人服役,无论如何是有亏职守的。
叔向也觉得很丢脸,赵武不在国内时候,国内政务是由他负责的,发生这种状况,也是他的责任。叔向为此避席,侧着身子拱手道歉,恭敬的回答:“老师,绛城城守也是老师的弟子,他出身赵城学宫。”
赵武再问:“绛城城守何在?”
按照春秋规则,当地城守要负责带领本城的役夫向司马府报到,经司马府清点之后,这群役夫交接给司马府,城守才算完成召集任务。如今役夫既然才出城,那么绛城城守必然还在城中。
扫视了一遍屋中表情各异的卿大夫们,赵武继续说:“秦后子刚才说过,秦国有了大丰收,而且预期五年之内,秦国也将持续丰收的景况。秦后子是什么人,这个人贪财是不假,但他的眼光确实犀利,智商确实不错,一位能够设计出蒲津黄河大桥的人,诸位可以想象一下他的智慧程度。他既然看出了秦国的农业状况,想必他的预测绝不会失误。
我们晋国现在不缺粮,我们不缺武器与武器。武士是什么——止(趾)戈为武,国家的基础建立在武力之上。没有粮,没有钱,没有物资,没有地盘,那么好吧,挥舞武士的武器,让我们向西掠夺吧,这个时候,我们唯一做的就是发动对外战争。”
赵武说完,不容别人辩解,起身退入后堂。他走之后,叔向哀叹:“国中贵人与武士从战争中获益无穷,庶民已经不堪忍受了,怎么还要战?”
退回后堂内的赵武低声喃喃:“原谅我吧——战争,也是一种国家社交手段,我与楚国签约,不是为了消除战争。身为执政,不断为国家寻找敌人,是我的责任。我必须不断寻找战争目标。”
仿佛是为叔向的话做注解,数日后,赵武返回新田城的途中,遇到了一队“军赋(为履行纳赋义务,而承担兵役的辅助兵)”。这队“赋”人情绪满高,他们一路走一路唱着歌,唱的正是那首《出车》。那些擦肩而过的、出战两年才回到家乡的晋国武士,听到家乡的歌声感同身受,他们立刻用歌声应答,附和着这群辅助兵们一起歌唱。
服役的人群中,有年轻的童子,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此时,春耕刚刚结束,田野中散发着麦苗的芬芳。赵武的车队已经接近了南城,而南城最著名的就是赵武的府邸,他的府邸是一座植物园,赵武南征北战多少年,四处搜集的花木栽遍了植物园的各个角落,以至于整个晋国的南郊,在春风的吹拂下,宫推广高等教育,不是白费的,不一会儿,官员们计算出老者的年龄,答案立刻揭晓。贤人(智者)梁丙掰着指头计算一番后,说:“老者生年,就是鲁国的叔仲惠伯与郤成子(郤克)在承匡会见的那年(前616年)。那一年,鲁国的叔孙庄叔在(咸)战胜狄人,俘虏了三个狄人头目:侨如、及虺和豹,后来就给他的三个儿子起了这三样的名字……如果老者的记忆没有错的话,那么他从出生到现在,已经有七十三年了。”
获得消息的齐国太史令籍赵和大法官士瑕(士文伯)闻讯也赶到了执政府,他们神情严肃。
计算起来,老人已经活了26660天。
赵武悚然而惊:“是我不好,在大旱之年,我发动对外战争,光顾着对外掠夺,却不知道国中百姓已经困窘的到了这种程度,这是我的过错啊。”
在晋国发动南征的同时,替国君修建庞大宫殿的宫城并没有停止。而这群老弱不是南下作战的,因为他们已经超出了辅助兵的极限,所以大司马府魏舒没有同意派这群人上战场——他们是替国君修建宫殿的。
此刻,赵武心中充满了深深的自责。
没错,赵武说的完全正确,当国内矛盾激化,财源枯竭、粮食不足、劳力不足的时候,对外发动战争,进行掠夺,确实是转移国内矛盾,壮大自己的最佳途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点。
方法正确,但不一定结果正确。
赵武采用了正确的方法应对国内困难,虽然从表面上看来,他采用的赤字经济,以及不断发动的对外战争,确实让国库充足了,让百姓获得意料之外的收入,以及源源不断的货币量,并使得百姓暂时不为生存而发愁,然而,在为生存而挣扎的过程中,每一个百姓肩上的负担都沉重的难以想象。
这或许就是真实的历史上,赵武最终同意与楚国举行第二次弭兵大会,不得不休战的原因。
连年的战争,虽然使晋国在千年大旱中咬牙挺了过来,但晋国的国力已经榨干了,连老人和孩子都已经动员起来,虽然晋国这个军国主义国家,老人与孩子参加动员,并不觉得是一种苦难,但身为执政,连老人与孩子的力量都要动员起来,这样的政绩,怎敢用来夸耀?
赵武起身,严厉的问:“绛城城守是何人?”
那位老人来自绛城,绛城城守竟然允许,或者是强迫这样的老人服役,无论如何是有亏职守的。
叔向也觉得很丢脸,赵武不在国内时候,国内政务是由他负责的,发生这种状况,也是他的责任。叔向为此避席,侧着身子拱手道歉,恭敬的回答:“老师,绛城城守也是老师的弟子,他出身赵城学宫。”
赵武再问:“绛城城守何在?”
按照春秋规则,当地城守要负责带领本城的役夫向司马府报到,经司马府清点之后,这群役夫交接给司马府,城守才算完成召集任务。如今役夫既然才出城,那么绛城城守必然还在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