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等到两人都挤了进来。随着一声莫名其妙的机械转动声响之后,似乎有一条自动传送带便被启动起来,同时载着他们向着某处开始缓缓运动。

    很快,随着空间的变换和时间的推移,耿乐东只感觉眼前越来越宽敞,越来越明亮,而且目光所及之处也不再是冰冷无情的铁壁,定睛望去,竟赫然是一些鲜红明艳的鱼类,仿佛就在身边不停地游来游去。

    更奇特的是,一些似乎看上去触手可及的珊瑚及其珊瑚礁,以及生长在礁类周围的各种海藻一边荡漾着,一边享受着鱼儿在其间的穿梭往来。

    不知不觉,耿乐东一时间惊呆了。

    “隆美尔将军,如果方便的话,您能告诉我现在的潜航深度吗?对,不需要您说其他的,我不想您为难。”

    谁知,隆美尔却晃晃脑袋得意地一耸肩膀道:

    “不亲爱的朋友,既然我们让您看到了这些,我们所有的一切对您将都是毫无保留的。现在的潜航深度160米,航速8节,您还有问题吗?”

    耿乐东半信半疑地看着得意洋洋的隆美尔,忽然掉过头盯着外面的海底景色试探道:

    “既然如此,那么就请告诉我,这种可以透视的强化玻璃钢材,贵方是何时成功研制出来并已实际运用到潜艇之上的。另外,这种水下探视照明装置,贵方又是如何解决诸如颗粒物辨析照射、光谱分散与聚集等技术难题,倘若不是过于牵涉技术数据,可否解答一二?”

    事实上,海底透视潜望技术以及探照聚光的应用,虽然算不上多么了不得的技术革命,但真正成熟大量应用到民用范畴之后,那也得是十几年以后的事情了。单凭这两项科技,德国人又领先了世界至少十年光阴。

    当然这种技术,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已被科学猜想而为世界所广泛熟知。

    但真正令人震惊的是,这种1869年就出现在法国科学思想界的超前科幻猜想,原本只能存在于文艺作品中的东西,竟然在今天能够被德国人真实地克隆在军事领域,并能够如此成功地成熟到得心应手的地步。

    好吧,说“克隆”绝对是恰如其分的。

    而凡尔纳半世纪前给我们讲述和展现的这种场景,到底是什么呢?他说的那艘名叫鹦鹉螺号的科幻潜艇,与现在耿乐东乘坐的这艘德国人的潜艇又有何异同呢?

    1866年,在世界的许多海域,很多人都见到了一条独角鲸,出于对航海安全的考虑,同时也是在公众的呼吁下,由美国派遣了亚伯拉罕?林肯号对“海怪”进行追逐。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受邀参加了这次追逐行动。结果,追逐怪物的战舰反被怪物追逐,并遭到“海怪”的凶猛袭击。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仆人康塞尔,以及一名捕鲸手尼德?兰落水,被“海怪”所救。

    这个所谓的“海怪”,就是后来被世人所熟知的那艘“鹦鹉螺号”潜艇。

    而这艘潜艇的主人,正是同样被世人熟知的尼摩。

    尼摩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这艘潜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他们依靠海洋中的各种动植物来生活。

    而这种只需要海洋本身资源就能畅行无阻于任何大洋之上的科技,自然也就成了尼摩最大的秘密。

    也正为如此,阿龙纳斯一行人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

    从此,阿龙纳斯一行人在尼摩的带领下,不仅遇到了无数美景,同时也经历了许多惊险奇遇,比如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他们的船搁浅了,遇到当地土著人的攻击,尼摩船长用他连接在金属梯子上的闪电挡住土著人进入鹦鹉螺号。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可以自制的人工闪电。